青年时报 驰援武汉的他在医疗队里保障物资分发接收 忙到痛风急性发作仍然坚持


驰援武汉的他在医疗队里保障物资分发接收 忙到痛风急性发作仍然坚持
儿子的一封温暖家书“装”满力量
□主任记者 纪含羽 通讯员 王家铃
来源:青年时报 2020年3月3日星期二 7版 战疫人物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充足的防疫物资及后勤保障必不可少。邵逸夫医院财务科副科长张明作为第四批援鄂医疗队一员,在疫情前线担负起了后勤保障“大总管”一职。前天,张明和往常一样,正在搬运物资,痛风急性突然发作。正当他坐下来缓口气的时候,手机里微信跳出了儿子张乐的一封信。张明说当他看到这封家书时,瞬间觉得充满力量。
负责协调医疗和生活物资 第一时间把物资保障到位
2月14日,张明随着第四批援鄂抗疫邵逸夫援助医疗队全建制接管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院区,当天入驻武汉后,他立即投入到物资保障工作中。
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看似简单,实则艰巨。医用物资方面,137名医护人员每4小时不间断轮岗,所需的防护服、N95口罩、外科口罩、护目镜、隔离衣、鞋套、靴套的数量之大可想而知。生活物资方面,医疗队分驻在两个相隔8公里左右的宾馆,每天有大量的生活物资通过商会、支付宝平台、民间援助队的形式捐赠到医疗队,这些物资需要经过接收、登记、分发等一系列程序。而这些物资是否能及时准确地接收分发到位,直接影响到整个医疗队的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因为这些是最基础的保障。
面对邵逸夫援助医疗队分驻两地且物资流量巨大的情况,张明采取了“一协调二分派三落实”的手段,及时准确地在第一时间把医疗队的医疗生活物资保障到位。
因痛风发作坐下来缓口气 看到儿子家书瞬间“不累了”
前两天,张明和往常一样正在搬运物资,因为痛风急性发作,他跛着腿,靠吃止痛药坚持。正当他坐下来缓口气的时候,手机微信跳出了儿子张乐的一封信,张明说当他看到这封家书时,瞬间觉得一身轻松,不累了。
儿子张乐今年14岁,上初二。正值青春期,张明平日里对儿子管教得比较严格,有时,处在叛逆期的儿子不太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张明笑言儿子是个不善于表达情感的孩子,但他万万没想到,会在武汉收到“叛逆”儿子的温情家书。
通过这次疫情,父子间的一些“小隔阂”消散了,从儿子的信中张明知道,自己给正值青春期的儿子树立了一个正面担当的形象,这对他以后的成长历程有所帮助。
亲爱的爸爸:
您在武汉还好吗?我猜您一定很忙,好几次在微信里给您留言,您都基本没有给我回复。好不容易等到一句回复,写的也是“爸爸忙”之类的话,不过看到你的回复,我和妈妈就放心了。我不知道您有没有时间读我写给您的信,但我想用这种方式分享您不在家时的点滴。我在公众号上看到了邵逸夫医院的很多消息,了解到你工作的辛苦,每天要负责接收整个医疗队的物资,并将物资根据临床需要分配下去,甚至要装卸几百箱的物资。
出发前那天,您一直在单位忙碌,很晚才到家。回到家就忙着接打各种电话。后来,您又出门去了单位,直到临睡前才对我说了一句:“儿子,爸爸要去武汉了,放心,你在家要听妈妈的话。”我一开始很矛盾,甚至希望您可以不去。心里一直想,爸爸并不是一线医护人员,为什么也要支援武汉呢?后来才知道武汉不仅需要医护人员,还需要像您这样的管理人员负责调度指挥。我想到现在的武汉是全国疫情最严重的地方,抗疫也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只有得到更多的帮助,才能渡过难关。一想到这里,我又为您不顾个人安危前去援助身处困境的人而感到骄傲。
第二天一早,我醒来的时候,还没有来得及告别,您就已经奔赴一线了。在您离开杭州前去武汉的第一个晚上,一直都没有您的消息。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无法入睡。后来我默默地告诉自己:邵逸夫医院有一个很优秀的团队,他们带着先进的仪器和最好的医护人员出发,一定能凯旋归来。
我知道只有像您一样强大的人,才能去帮助更多的人。所以,现在的我正在努力提升自己。我每天能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及时向老师提问,把所有的疑惑弄懂为止,剩下时间会做一些自主练习,偶尔还会超过两个小时。饭后我会弹一会儿钢琴,一般弹的曲子就是《回忆》和《梦中的婚礼》,偶尔还会弹一些其他歌曲,例如《烟花易冷》《梁祝》。前两首我已经练习得较熟练,可以入耳,但离美妙还有一点距离,争取在您回来的时候,可以弹奏一曲来庆祝您的凯旋!至于篮球技术,在每天的磨练下,也有所长进。
老爸,平常您对我的学习和生活有些严格,让我偶尔感到不适,现在反倒有点想念您的严厉。我发视频给您,抽空可以欣赏一下,也欢迎您提出宝贵的意见。家里吃的和用的都很充足,医院工会也送来了一些慰问品,另外每周二周四会送一些果蔬过来。
老爸,我和妈妈在家一切安好,您不必担心,自己要注意休息,不要太过操劳。如果每天能给我们留言或者打电话,我们自然欣喜万分。最后,希望疫情尽早结束,待春暖花开时,等你凯旋归来!
想念您的儿子
待春暖花开时,等你凯旋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