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NEWS
新闻资讯

央广网 抗疫一线父亲的骄傲:一封家书,写满成长

2020-03-03 3643

抗疫一线父亲的骄傲:一封家书,写满成长

2020-03-03 来源:央广网浙江频道

  央广网杭州33日消息(记者王权 谢梦洁 通讯员王家铃 周素琴)222日,正在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院区的浙江援鄂医疗队员张明,正紧张地搬运着物资,因为痛风急性发作,他跛着腿,靠吃止痛药咬牙坚持着。正当他坐下来缓口气的时候,手机微信跳出了儿子张乐的一封信。张明说当他看到这封家书时,瞬间觉得一身轻松,不累了。

  张明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财务科副科长,214日,随浙江第四批援鄂抗疫医疗队整建制接管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院区,是防疫前线后勤保障的“大管家”。

  每天张明都要提前把137位医护人员所用医疗物资,如防护服、N95口罩、外科口罩、护目镜、隔离衣、鞋套、靴套等准备好;每天还要接收、登记大量通过商会、支付宝平台、民间援助队捐赠到医疗队的物资,然后分发到142人医疗队分驻的两个宾馆。困难和压力非常大。张明采取了“一协调二分派三落实”的手段,及时准确地在第一时间把整个医疗队的医疗生活物资保障到位。

  张明笑言儿子是直男,不善于表达情感,他也没想到会在武汉收到儿子的温情家书。不善于表达情感的他,在朋友圈里分享了儿子的家书。

  亲爱的爸爸:

  您在武汉还好吗?我猜您一定很忙,好几次在微信里给您留言,您都基本没有给我回复。好不容易等到一句回复,写的也是“爸爸忙”之类的话,不过看到你的回复,我和妈妈就放心了。我不知道您有没有时间读我写给您的信,但我想用这种方式分享您不在家时的点滴。我在公众号上看到了邵逸夫医院的很多消息,了解到你工作的辛苦,每天要负责接收整个医疗队的物资,并将物资根据临床的需要分配下去,甚至要装卸几百箱的物资。

  出发前那天,您一直在单位忙碌着,很晚才到家。回到家就忙碌着接打各种电话。后来,您又出门去了单位,直到临睡前您才对我说了一句:“儿子,爸爸要去武汉了,放心,你在家要听妈妈的话。”我一开始很矛盾,甚至希望您可以不去。心里一直在想,爸爸并不是一线医护人员,为什么也要支援武汉呢?后来才知道武汉不仅需要医护人员,还需要像您这样的管理人员负责调度指挥。我想到现在的武汉是全国疫情最严重的地方,抗疫也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只有得到更多的帮助,才能渡过难关。一想到这里,我又为您不顾个人安危前去援助身处困境的人而感到骄傲。

  第二天一早,我醒来的时候,还没有来得及告别,您就已经奔赴一线了。在您离开杭州前去武汉的第一个晚上,一直都没有您的消息。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无法入睡。后来我默默地告诉自己:邵逸夫医院是一个很优秀的团队,他们带着先进的仪器和最好的医护人员出发,一定能凯旋归来。

  我知道只有像您一样强大的人,才能去帮助更多的人。所以,现在的我正在努力提升自己。我每天能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及时向老师提问,把所有的疑惑弄懂为止,剩下时间会做一些自主练习,偶尔还会超过2个小时。饭后我会弹一会儿钢琴,一般弹的曲子就是《回忆》和《梦中的婚礼》,偶尔还会弹一些其他的歌曲,例如《烟花易冷》、《梁祝》。

  前两首我已经练习的较为熟练,可以入耳,但是离美妙还有一点距离,争取在您回来的时候,可以弹奏一曲来庆祝您的凯旋!至于篮球技术,在每天的磨练下,也有所长进。老爸,平常您对我的学习和生活有些严格,让我偶尔感到不适,现在反倒有点想念您的严厉。我有视频发给您,抽空可以欣赏一下,也欢迎您提出宝贵的意见。家里吃的和用的都很充足,医院工会也送来了一些慰问品,另外每周二、周四会送一些果蔬过来。

  老爸,我和妈妈在家一切安好,您不必担心,自己要注意休息,不要太过操劳。如果每天能给我们留言或者打电话,我们自然欣喜万分。最后,希望疫情尽早结束,待春暖花开时,等你凯旋归来!

  想念您的儿子

  222  

  张明的儿子张乐,今年14岁,上初二。张明说自己平时对儿子管得还是比较严格,尤其是在“三观”方面。虽然儿子正处在叛逆期,但父子的沟通还有比较顺畅的,日常生活中,基本没有麦芒对针尖的冲突。出发前那天晚上,张明回到家里已经是半夜,儿子已经上床准备睡觉,他就匆忙地和儿子说了一句,他要去武汉支援。就去整理东西了,也没过多关注儿子的反应。

  为什么来疫情一线?张明说,他虽然不是医护人员,作为一个老党员,关键时候还是不应该退缩。他也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给儿子树立一个正面担当的形象,希望对他以后的成长历程有所帮助!在这里工作,累点烦点都不是事,尽量细致一点,让一线人员无后顾之忧。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