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合作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双下沉、两提升”“山海”提升工程工作部署,在省卫健委、浙江大学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探索可持续的帮扶模式,力求高效、实效、长效相结合。浙大邵逸夫医院先后与浙江、福建、新疆、江苏、贵州、广西、四川、安徽、陕西等地40多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人才下沉、管理平移、技术上“云”多措并举,输血变造血,全方位助力共同富裕。目前,紧密型合作医院6家(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江山市人民医院、龙游县人民医院、普陀区人民医院、德清县第一人民医院、上虞区中医医院),松散型合作医院19家。江山市人民医院、德清县第一人民医院、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在2021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分别位居第3、4、6位,并晋升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
积极建立“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2013年11月,浙大邵逸夫医院正式启动对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和江山市人民医院的帮扶工作;2015年7月,与龙游县人民医院建立帮扶关系。通过全面和重点托管帮扶、带资金下沉项目、建立专家工作站、实施潜力医师“导师制”培养制度等形式,取得了“医院得发展、百姓得实惠、政府得民心”的良好成效。在省卫健委、省财政厅开展的 2018年度“双下沉、两提升”考评中,浙大邵逸夫医院帮扶的 3家分院及总院的考核成绩均为优秀。
深度落实“山海”提升工程工作。2021 年 3 月,浙江省医疗“双下沉、两提升”工程升级为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同年6月,正式启动“山海”提升工程深度帮扶工作。在我院的持续帮扶下,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打造辐射周边的浙中微创医学高地,成为浙大城市学院附属医院;江山市人民医院共建“三省边际医疗高地医院”,成为32家“山海”提升县级医院首家通过国家临床试验机构的医院;龙游县人民医院,实施“省编县用”柔性引才政策,首创“智赋山海”助诊背包项目;普陀区人民医院打造“共富方舟”守护海岛健康行动,高分通过全国首个海岛地区国家级“创伤中心”认证。2023年8月,蔡秀军院长在全省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作为唯一一家省级医院代表发言,交流“山海”提升工程工作经验。
全方位深化紧密型、松散型合作医院帮扶工作。2023年,浙大邵逸夫医院与德清县人民政府升级为全面深化合作,同时成立浙大邵逸夫医院国际医疗中心德清中心,全力打造“健康中国”院县合作德清模式。上虞区中医医院实现邵医模式提质增效,获评国标、省标双三甲中医医院。在与省内外松散型合作医院合作过程中,浙大邵逸夫医院积极探索“共享医疗”模式,打造独特“邵医文化”,对所有合作医院进行更多密切交流,提供更多的支持,提高其诊疗能力,为当地老百姓提供更优质、便捷、安全、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
高质量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2021年7月,浙大邵逸夫医院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医院正式启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入选全国第四批、兵团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清单。2022年以来,30名专家开展常态化工作,结合200余名柔性援疆专家分阶段帮扶,基本实现医院管理、技术和品牌“三平移”。2023年2月,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正式揭牌。2024年11月,新院区全面启用。阿拉尔院区成功开展了全球首例超远程5G国产机器人手术,开展“一带一路”微创外科国际培训班,南疆首支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通过评估验收,成为塔里木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国家两次调研均予以高度肯定。全力打造一所“平战结合、平疫结合、平急结合”、具有“邵医特色”、立足南疆、面向全疆、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标杆式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
东西部对口支援工作圆满收官。2021年6月,浙大邵逸夫医院与贵州省道真县人民医院为期9年的对口支援工作圆满收官。在浙大邵逸夫医院的帮扶下,道真县人民医院推进了心血管内科、妇产科、普外科、骨科、重症医学科等专科建设,并成功开展了以肝胆胰胃肠微创手术、心血管介入、超声乳化白内障加人工晶体植入术为代表的多项新技术。九年健康扶贫,有效促进了道真县卫生事业的发展,为道真县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重要力量。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当前,浙大邵逸夫医院正以高质量发展态势锚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公立医院标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情怀继续携手帮扶合作医院,为新时代医疗健康共同富裕提供鲜活样板,以更加优异的成绩、更高质量的发展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性的中国式现代化县市级公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