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驰援手记 732公里,距离远了,心却更近了


驰援手记 | 732公里,距离远了,心却更近了
2020-03-03 都市快报
3月2日,武汉,阴天,援鄂第18天。
今天天气阴沉,心也跟着略显低落,窗外的城市,仍就像被按了暂停键,唯有马路上零星的几辆车疾驰而过,此时此刻,思念杭州的一切,思绪一下子被拉到了出征前夕,那一幅幅画面,终身难忘。
我是邵逸夫医院医院下沙院区泌尿外科的一名临床护士,我的爱人是杭州另一三甲医院的外科医生,我们有一个可爱乖巧的女儿,今年三岁了。
2020年,注定不太一样,全国人民都被新冠肺炎牵动着,影响着,而作为医务人员的我们,更是为之触动,每天都在关注着疫情的动态,谈论疫情的变化。
我们都在医院上班,虽不是在最前线,能做的就是坚持站好自己的岗,做好自己的事情。看到那么多疫情一线医护的报道,一次一次泪目,为他们的事迹感动,只希望这一切可以早日结束,家人团聚,生活重新步入正轨。
然而,疫情形势越来越严峻,不容乐观,全国病人的数量一直在持续增多,特别是最严重的武汉,那些坚守在一线的医务人员虽已身心疲惫,仍远远不够。医院也发出通知要调病房护士去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我心动了,我跟爱人商量,要不我报名去发热门诊吧,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工作期限要一个月,隔离14天,所以如果去了我要45天回不了家。他沉默了,我也沉默了,我们不约而同想到了女儿。她还那么小,一个特别特别粘妈妈的小女孩,无法想象这么长时间她会怎么样。后来领导说隔离病房和发热门诊的报名人数已满,暂时不需要支援了。事情暂时告一段落,然而,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那几天,经常会和支援武汉护士朋友聊天,询问她们的工作状态和身边情况,心里再次跳出去支援前线的想法。
2月13日早上,看到科室群里发的消息,医院需要派100名护士支援武汉,请有意愿的护士报名。我一下子清醒了,问老公:“我可以去武汉吗?”
他说:“这是困境,也是挑战,我支持你。”简短的一句话,却给了我莫大的力量。于是,我迅速给领导发了信息,我是预备党员,我应该先上,没有丝毫的犹豫。甚至还来不及和父母商量,来不及给女儿做思想工作,来不及想太多。
中午12点左右,支援名单确定了。时间紧迫,我抽空给父母打了电话,不出意外,他们哭了。但是很快告诉我,你去那么危险的地方,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等你回来,回老家,妈妈请你吃遍所有你想吃的美食,每天不用多说,就报个平安就好。我眼角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匆匆挂了电话。
下午去医院做各种准备,打包行李,理发,打针,培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此时,领导,还有科室所有的姐妹们正跑遍杭州的超市,给我选购物资,又来医院帮我一样一样打包好,送我出行。真的特别感谢大家,很感动。
同事的一句话我终身难忘,她说,我给你买了辣的零食,怕你在那边想吃没得吃,但是东西太多了,一次一次被拿出来,我又一次一次给你偷偷塞进去了,我哽咽了,忍住不哭……
晚上回家收拾行李,女儿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一直跟我表白着,妈妈,我好喜欢你,妈妈,我最喜欢你,不停要抱抱,还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一直往我书包里面放。她说,妈妈,这个是我要的,要带去,那个也要带去,她一定以为妈妈明天是要带她去旅行了,殊不知,这和妈妈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看着女儿入睡,抚摸着她的脸庞,这一夜,注定无眠。
2月14日,情人节,凌晨五点,女儿还未醒,亲吻了她的额头,便起来做准备,老公也早早起来送我。从来不擅言辞的他,发了一条朋友圈: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我们都以你为傲,加油,我们等你平安归来。原来一个情商几乎为零的工科男也会有柔软的一面,不禁还有点小开心,无论平时生活中有多少的酸甜苦辣,关键时期,要相信,家人始终是你最坚强的依靠。还有领导,科室同事,当大巴车开的那一刻,看到你们湿润的双眼,一句句照顾好自己,一定要平安归来,我再也忍不住……
在武汉的十几天,女儿会打电话过来,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妈妈你回来好吗?也会因为想妈妈不停哭泣。三岁的年纪,还不能明白妈妈做这些事情的意义,却又同时开始有了自己的情感表达。每次从老公发来的视频中一次一次寻找女儿的身影,一遍一遍地看,妈妈虽不在,爸爸给了她双倍的爱,尽可能地陪着她。还有那些可爱的同事朋友,每天雷打不动地问候,让在前线的我一直保持最良好的状态,安心工作,虽距离遥远,心却越靠越近。
每天,我都会记录武汉的点点滴滴,此时此刻,我觉得无论多么华丽的言语,都显得苍白无力。
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可以如此义无反顾,也许是作为一名预备党员的使命,还有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吧。支援武汉的每个人都是一个个普通人,都说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照顾自己,好好治疗病人。希望疫情过后,如约而至的不止春天,还有那群平安归来的我们。
记者 金晶 通讯员 | 王家铃 周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