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NEWS
新闻资讯

浙江日报 姚玉峰先进事迹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2017-06-06 2972

姚玉峰先进事迹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胸怀家国 情系患者

记者 李文芳 曾福泉

来源:浙江日报 2017年6月6日 星期二 07版 文化

  本报杭州6月5日讯 (记者 李文芳 曾福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主任姚玉峰教授攀登世界角膜移植高峰的先进事迹经报道后(详见本报6月3日一版),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连续两天,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在微信朋友圈转发姚玉峰先进事迹的报道。他说,姚玉峰同志是名副其实的“最美科技人”,他勇于攀登,绝不放弃,通过反复实践和验证,成功主持世界上首例独创的角膜移植术,解决了排斥反应这个世纪难题。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当代科学家的“忠诚与担当、坚持与追求、仁爱与情怀”,值得所有科技工作者学习。“多年前,他毅然归国、报效祖国。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怀,让他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道路。”

  同为科研工作者,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高超说:“姚玉峰20多年来深挖眼科角膜移植这一口深井,解决了眼科医学世纪难题,他身上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坚持与追求让许多科研工作者深有感触。科研人员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我们应当像姚玉峰一样,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积极投身创新发展实践,继续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努力创造更多原创性科研成果,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贡献。” 近年来,高超课题组围绕石墨烯先进材料,坚持自主创新,已经研发出极轻材料碳海绵、发明了石墨烯纤维,找到了更快制备单层石墨烯的新方法等。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国家级创业导师斯康在2012年果断放弃海外优渥的薪水,选择归国创业,致力于道路汽车尾气的治理和研究。作为新时期的80后海归,斯康坦言,相比于姚玉峰教授那个年代,如今祖国为新一代海归提供了巨大舞台,各级政府出台了非常具体的海归人才扶持政策,从生活到工作面面俱到。“但是,创新创业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好的技术、创新成果,需要海归们沉下心来落地、实践,才能开花结果。这点,我们要学习姚玉峰教授‘凿深井’的执着与专注,学习他将独门绝技无私传授给其他眼科医生以服务更多百姓的仁心与大爱。当下,我们的创新创业事业可以作出一个个上市公司,也可以建成一个个研究院、非营利组织,但从姚玉峰教授身上,我们需要明确一条主线,那就是利用我们的创新成果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百姓。”斯康说。

  夫妻相伴近30载,姚玉峰的爱人叶静漪说,姚玉峰不仅仅是她的丈夫,也是她的人生导师。她说,姚玉峰在高中时代就曾向老师吐露心声:“人生价值是否实现,不在于个人得失,而在于对社会贡献的多寡。”而他也一直这么践行着内心的信仰与情怀。与一般家庭不同,他们几乎不会在家讨论“柴米油盐”等生活琐事,而是时常谈论人生的价值、活着的意义。她说,姚玉峰心中的偶像是陈景润,生活中虽有点小笨拙,但面对事业深陷其中。“在他身上,有着满满的正能量。他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不是一句句空话,而是点点滴滴融进了他的血脉。”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