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报:10岁失明的她在女儿3岁时重见光明


10岁失明的她在女儿3岁时重见光明专家用患者的口唇黏膜和羊膜修复了她角膜扎根的“土壤”时报记者 纪含羽 通讯员 王家铃 |
来源:青年时报 2017年6月6日星期二 A10版 健康新闻 因为一次氢气罐爆炸事故,18年前,10岁的陈行不幸失明。虽然多年前她的两只眼睛分别经历了角膜移植手术,然而由于眼睛旧伤严重,“土壤”枯竭,光明如昙花一现,仅在术后半个月就消失了。在一半是黑暗一半只见白光的岁月里,陈行度过了她的童年、青春期,嫁为人妻、有了宝宝。多年来,陈行从没放弃重见光明的希望,她想看见老公,看见女儿。今年5月底,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中心,她如愿以偿了。 氢气罐爆炸 让10岁的她双眼失明 “我现在能看到了,外形、颜色什么都能看到。你穿着黑色连衣裙,长发。”陈行笑着对记者说。今年28岁的陈行女儿3岁了,每次来到邵逸夫医院,老公和女儿都陪着。 18年前,陈行10岁的时候,遭遇了氢气罐爆炸事故。“我老家在河南,那时候一家人在广东韶关做氢气球生意。有一天,我离氢气罐特别近,只听到一阵巨响,我就晕过去了。等我醒来后,就发现自己什么都看不见了。”陈行说。 回忆起失明的经历,陈行并没有太多伤感,因为她始终都没有放弃追逐光明。11年前,17岁的陈行在河南省的一家医院接受了右眼角膜移植,6年前在北京她又做了左眼角膜移植手术,可两次手术均在半个月内宣告失败。当时两家医院的眼科医生都摇摇头,表示她的眼睛已经彻底没有希望了。 5年前,陈行嫁到了江西,很快,她和丈夫有了自己的宝宝。情绪一直平静的陈行在提到女儿时,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我太渴望看到自己的女儿了,我太渴望看到这个世界,我要一家家医院去试,只要有1%的希望,我都不会放弃。”在丈夫的支持和陪同下,她来到江西当地的一家医院的眼科,在检查并了解到陈行的就医经过后,当地医生推荐她到杭州找著名角膜病专家姚玉峰教授试试。 用口唇黏膜 和羊膜修复角膜“土壤” 姚玉峰向记者解释陈行面临的困境:“就比如我们的皮肤,如果被火或高温烧灼过,这部分皮肤会细胞坏死、留下疤痕。眼睛也是一样,在这样条件差的‘土壤’上直接做角膜移植,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怎么先把光明的“土壤”先修复好呢?姚玉峰教授另辟蹊径,取下陈行一小片口唇黏膜移植到眼部,作为烧伤后眼睑、眼球结膜缺损的补充材料,再取厚度仅有100微米的羊膜,作为角膜创面愈合的支架。“近几年来,自体口唇黏膜和羊膜已成为重建眼表的理想生物材料,把‘土壤’修复好,才能为后续的角膜移植奠定好基础。”姚玉峰教授说。 2015年,陈行进了手术室。为了修复这方“土壤”,姚玉峰教授在手术台上足足站了三个半小时。 今年5月23日,在等待了2年后,陈行接到了来自邵逸夫医院的电话,电话那一头医生告诉她,湖州长兴红十字会有角膜供体了,逝者是1名39岁的年轻人。第二天,陈行再一次走进了邵逸夫医院眼科的手术室。术后第一天,陈行的左眼视力就恢复到了0.02,一周后来复查时,她的视力提高到了0.15,相当于能看清视力表上第三排的“E”字。“我要感谢那位捐赠者,我要感谢姚玉峰教授,没有他们,就没有我重见光明的这一天!”陈行充满感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