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健康 探寻互联网医疗的“邵医模式”


名医就在你身边
探寻互联网医疗的“邵医模式”
本报记者谢文竹通讯员王家铃周素琴
来源:生活与健康报 2017年2月3日星期五15版互联网医疗专版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互联网已经融入到百姓生活中方方面面,无论是资源共享,还是聊天购物,互联网的影子随处可见。如今,在医疗领域,互联网+医疗正在大放异彩。不过,如何才能让互联网+医疗的模式更具可行性,让智慧医疗模式为百姓健康护航呢?相信不同的医院,都有其自己的特色。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是如何在智慧医疗中扮演“主角”的吧。
视频诊疗解决患者难题
家住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管大爷患有十几年的哮喘病史,近期频繁打喷嚏,伴有鼻炎和腰椎疾病。情况不算严重,但也不能完全确定无碍,而且由于种种原因,管大爷不方便总去市内的三甲医院就诊,但不去又不放心自己的病情,这应该怎么办呢?
过去,要想解决管大爷的问题确实比较困难,然而现在,互联网+医疗模式的推行,让问题迎刃而解。
在约定好的时间,打开iPad中纳里健康云平台上的视频,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和管大爷坐在诊室中就可以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应可净面对面交流。
社区医生从社区电脑的HIS系统中,调出管大爷的检查报告、X线片等资料。资料同步显示在应可净的iPad上。经过详细问诊和查看检查结果,应可净确诊了病情,认为管大爷不需要转诊,并开出处方。整个过程在预期的15分钟内完成。
应可净表示,管大爷是自己使用健康云平台做远程联合会诊的第一位患者,与已往相比,现在不用旅途奔波就能解决基层患者的问题,效率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
而基层患者不需要出远门就能接受专家诊疗,省时省力还能节约就诊成本。
区域联动百姓足不出户看名医
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表示,远程联合门诊其实是医院传统远程会诊系统的创新和发展,突破现有系统定向、定点和定时的局限,实现了远程医疗的互联网化、小型化和移动化,在技术上解决了现有远程会诊系统“建得多,用得少;临时演示多,常规应用少;成本投入多,效益产出少;文件提到多,医生患者选择少”的普遍问题。
“借助远程联合门诊系统,基层患者可直接预约上级专家线上门诊,上级专家可以像安排线下专家门诊一样,安排自己在线上的门诊时间,基层医生是线上专家的业务助手,更是线上专家的徒弟和学生,这为进一步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医师多点执业提供了可常态的运行模式。”
据了解,帮助完成远程联合门诊的纳里健康云平台(原邵医健康云平台),是由邵逸夫医院联合杭州市江干区卫生局、浙江纳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金仕达卫宁、国药控股,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建设的,以分级诊疗为核心的区域协同智慧医疗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平台还开发了远程移动会诊系统,通过这一系统,上下级医院和医生可以有机联动起来。基层医生遇到诊疗方面的困难就可以随时向平台的在线专家或专科医生发起会诊申请,如果情况较复杂,也可以向多位医生发起会诊申请;接到会诊申请的医生可以在任何地方、合适的时间回复申请者的提问,为其提供临床决策支持,让患者在基层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同时自己还能获得平台相应的劳务报酬。
“与其他智慧医疗模式不同,纳里健康云平台意在打造一个互联网+医院联盟+医生的模式,在尊重原有医院业务格局和医疗本质的基础上,以资源开放为前提,打破平台内各家医院的信息孤岛格局,重点解决医疗资源配置和利用欠合理,重复检查、过度医疗、错位就诊等资源浪费问题;将开放的医疗资源以及保险、支付、养老、保健等健康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实现医生间、医院间、医院与其他健康产业间的全面协作。”邵逸夫医院党政办副主任林辉介绍,目前,任何医疗机构都可以加入该平台,根据平台接入的深度不同,分为使用级、互联级和融合级。相对而言,医院与平台连接越深,选择开放的资源越多,获得平台的功能支持也越多。
根据纳里健康的统计,从2015年4月平台正式上线至今1年多的时间里,加入该平台的医院已经超过800家,注册医生4万多名。
合理规划保障诊疗安全
根据纳里健康云平台的建设架构,除了各级医院、医生诊疗、执业的平台外,医疗保险、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与清算平台,医药公司、检查检验中心等订单交易平台,可穿戴设备、健康检测仪器等健康服务平台也包含其中。
林辉介绍,在平台设计的全流程诊疗过程中,老慢病患者可以通过平台直接向自己的主诊医生问诊;医生在平台上开出电子处方后,系统将数据回写到医院的HIS系统;患者通过支付与清算平台,支付完由医保报销过的自负费用后,由国药集团将药配送到患者家中。
“整个环节虽然多数在线上完成,但是对于医院来说,医院的业务格局不会改变,业务量不会下降,医疗质量由医院医生自己控制;医院在药品零差率的情况下,由国药配送可以实现药品零库存,配药压力下降,医院的人力可以得到解放,医院的管理者也愿意接受。对于平台来说,医疗安全由医院医生自己负责,平台不需要承担医疗事故的风险。”
通过平台的各种安全保障措施,医保部门不仅可以放心支付参保者的医疗费用,还可以获取参保者在平台上的诊疗数据,方便监管。医药企业无需一家一家医院打通药品配送渠道,只需专注配药、送药环节,配送好之后和医院进行对账即可。
据悉,今后健康服务平台还将整合市面上的可穿戴设备等,搭建一个纳里Store,既方便居民选购,实施健康管理,完善个人健康档案,又给各种可穿戴设备厂商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
多方共同努力打破模式壁垒
邵逸夫医院与纳里健康合力打造的这个医疗行业生态圈中,传统医院的封闭和垄断被打破,医院实现平台化发展;医生逐渐社会化,医生多点执业有了执业平台,对病人的一体化管理成为可能。不过,在智慧医疗模式推进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林辉介绍,从技术的角度来讲,目前推进互联网医疗有两个壁垒,一个是医疗信息本身标准化的问题,第二个就是数据接口的规范问题。平台在推进的过程中发现,每家医院都要做接口,每家医院的接口都不一样。目前邵逸夫医院现在已经实现医院互联网接口的标准化,今后如果有其他平台想跟邵逸夫医院对接,借助新技术,可以在一天之内实现对接。根据对方平台需要,选择开放不同的接口。
“目前,平台依然面临专家资源的调动和调配、患者就医习惯的改变、电子病历等政策的放开等问题。”林辉举例说,由于电子处方涉及医疗安全、流程规范等许多敏感话题,对于电子处方是否可以放开,行业内还存有很多争议。目前,浙江省对于电子处方还保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并未对外放开。但对于许多网上医院、智慧医疗系统来说,能否完成完整的移动医疗流程,电子处方的放开是很重要的一环。
互联网医疗1.0时代以资讯为主导,2.0时代以互动问答为特征,3.0时代主张个性化健康管理。而邵医目标是实现医疗4.0,通过信息化手段,在尊重原有医疗格局的基础上,重塑现有医疗服务流程,最终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