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健康报:80的卒中是可以预防的


80%的卒中是可以预防的
红手环志愿者面对面告诉你怎么做
□本报记者 郭丽丽 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 文/图
来源:生活与健康报 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A4版 说医论病
10月29日,是第十个“世界卒中日”。上周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卒中中心胡兴越主任戴着医院“红手环志愿者”,到下沙街道七格社区作卒中健康教育讲座,为居民现场讲解答疑。专家建议,当怀疑病人发生中风,应立即联系120,将患者送往有溶栓能力的医院,发病4.5小时内溶栓效果最佳。
“红手环志愿者” 自愿为卒中患者提供健康服务
脑卒中是我国致残和致死的第一大杀手,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其实,80%的卒中是可以预防的,中国卒中学会“红手环志愿者”的设立,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卒中及相关知识和技能教育、健康服务。日前,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与卒中相关的医务人员,成功向中国卒中学会申请且通过,成为浙江省内首批“红手环志愿者”,并于10月24日在七格社区启动了“红手环志愿者”活动。
胡兴越主任也是首批“红手环志愿者”之一,他介绍,邵逸夫医院“红手环志愿者”团队将定期作科普宣教、健康讲座、体检筛查、健康咨询,针对基层医疗单位的学术培训和指导。
“我们进社区、下基层,除培训基层医生,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鼓动他们投入到科普宣教工作中,还要通过和老百姓面对面交流,现场答疑解惑,向他们普及正确的卒中知识,并且筛查出他们中的高危人群,帮助制订个性化的预防方案。总的来说,就是要让他们知道,如何预防卒中的发生。”胡主任说道。
尽量在发病4.5小时内 送至有溶栓能力的医院
怀疑中风后应立即就医,时间就是生命。秋涛北路的杨阿姨的“当机立断”,值得大家学一学。
10月18日晚上10点半,杨阿姨正准备上床睡觉,她发现一旁正坐在床上看电视的老伴有些不对劲,左边脸很僵硬,口角向右歪斜,双眼向右侧凝视,左手抬不起来,叫他也不会动了。
一想到老伴患有高血压、心脏病,16年前曾因风湿性心脏病、房颤在医院做过“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术”,而自己的公公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中风”情况,杨阿姨怀疑老伴也可能是“中风”了,赶忙让儿媳拨打120。等到120火速赶到,杨阿姨要求将老伴送至附近的邵逸夫医院庆春院区。从发病到送到医院急诊室,前后不过半个小时的时间。
邵逸夫医院对所有脑卒中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到达急诊后,经专科医生专业的评估后,患者可以优先做CT检查、优先获取血化验结果、优先从药房获取溶栓药物等,确保以最快速度接受溶栓治疗。
救治过程中,卒中中心王莉医师不断跟杨阿姨一家进行沟通,告诉他们患者的病情,需要采取的治疗方案,以及可能带来的后遗症等。短暂的考虑和商量后,杨阿姨签署了手术同意书。
很快,医生对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此时距离起病1个小时,溶栓过程中患者口齿含糊、左侧肢体无力逐渐好转。但由于患者脑子里的血栓来自于心脏,右脑最大的血管已被堵塞,仅是静脉溶栓是远远不够的。于是,王医师紧急联系介入科来会诊,在全麻的情况下,进行动脉取栓术和溶栓术。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已经恢复意识,左侧也能动了,就是还有些口齿不清。
“患者送医很快,家属也很配合,因此,抢救的效果很好。如果不能及时使堵塞的动脉再通,极有可能引起大面积脑组织坏死,导致严重残疾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王医师说。
根据最新欧美和国内的脑卒中治疗指南,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佳治疗时间,静脉溶栓是在发病后3小时之内,最迟不应该超过4.5小时,动脉溶栓在6小时之内。
“很多患者家属关键时刻犹豫不决,我们就专门做了一个图表,可以直观地看到溶栓治疗脑卒中的获益。每治疗100个患者,32个获益,3个转归较差,也就是说,溶栓获益是风险的10倍。”胡主任说,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目前世界上公认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是溶栓治疗。当怀疑病人发生中风,要立即联系120,将患者送往跟邵逸夫医院一样有溶栓能力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