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群容易脑子“漏水”?


站起来就痛,一躺平就好
什么样的人群容易脑子“漏水”?
商报讯 (记者 李如艳 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最近,38岁的胡女士犯了奇怪的头痛病——站起来头痛得快要裂开,一躺平疼痛就缓解了。一检查,才发现头痛的原因居然是因为脑子“漏水”了。
站起来就痛,一躺平就好
因为实在坐不住,胡女士被担架抬进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头痛,感觉头有一种被往下拉的感觉。” 就诊过程中,胡女士只能抱着枕头,歪在病床上,“这个头痛很奇怪,坐起来或者站起来十几分钟就开始头痛,人一躺平就好了。”
发病的原因还要从一堂高级瑜伽课说起。“我记得那堂课上,老师教了一个动作,要求下腰双手抱腿,胸贴到膝盖。”胡女士回忆,“这是一个很有难度的动作,能做到的学员不多,我却一下子就做到了,老师还让我到台上去做了示范。”
胡女士身体柔韧性相当好,一接触瑜伽就喜欢得不得了,一些对身体要求颇高的难度动作,胡女士稍加练习就能做到位。“我觉得自己对瑜伽蛮有天赋的。”
然而就是在这堂瑜伽课后,头痛就缠上了胡女士。痛到后来,她根本无法下床,只有平躺才能缓解痛感。
大脑的“水囊”破了 就出问题
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王谨主任医师告诉胡女士,这是“自发性颅内低压”。
“我们常用‘脑子进水’来形容人思维不正常,但事实上脑子里要是没水,人就出问题了。”王谨解释道,我们的大脑和脊髓不是直接“放在”颅骨和脊柱内的,而是漂浮在一个“水囊”里,这个“水囊”的壁是由硬脑膜和硬脊膜构成,里面的“水”就是脑脊液。
大脑及脊髓浮在这个“水囊”里,沿路分出很多颅神经、脊神经。当这个“水囊”发生破裂、脑脊液漏出时,水囊内的脑脊液量减少,对大脑和脊髓的托浮作用减弱,脑组织会因为重力的关系而发生下沉,导致颅神经、硬脑膜等结构向下受到牵拉,而出现相应的直立位症状。
“最典型、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直立位头痛,患者站起或坐起后头痛逐渐出现并加重,平卧位后头痛快速缓解。某些患者还有直立后耳鸣、耳闷、恶心呕吐或者头晕等症状。”王谨强调。
柔韧性特别好的人要特别当心
这好好的“水囊”,怎么说破就破了呢?
“目前认为自发性颅内低压的发生,与‘水囊’发育欠佳、局部薄弱有关。薄弱的部位因外力而撕裂,导致脑脊液漏出。”王谨说。
稍加分析,我们就可以大致画出颅内低压高发人群的特征:高高瘦瘦、脚弓高、手指又细又长,身体柔韧度特别好,别人做不了的柔软动作他都能做。
“这些人的结缔组织发育松弛,这才是颅内低压的基础病因。”王谨指出,一旦受到外力诱因,就有可能导致发病。有的人是开车过了几个减速带,有些是骑电瓶车突然急刹车,还有人是玩了蹦极,像胡女士就是在做了高难度的瑜伽动作之后,脊膜的薄弱部位撕裂出现脑脊液漏。
此病好发于青中年,40岁左右的人最多。不过,大家也不用过分担心,因为该病发病率不高,在十万分之五左右。而且部分患者通过绝对卧床、大量补液等保守治疗措施可以自愈。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方法是硬膜外自体血注射,也叫血贴治疗。通过将患者的少许血液注射到“水囊”漏的位置形成一个“补丁”,修补脑脊液漏。邵逸夫医院疼痛科何非方副主任医师说,从2007年开始,邵逸夫医院已采用靶向自体血注射成功治疗自发性颅内低压重症患者150例左右。只要早诊断,早治疗,手术彻底治愈率达到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