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NEWS
新闻资讯

邵逸夫医院医生杂交手术“拆弹”

2013-01-22 3237


心里长出“不定时炸弹”

邵逸夫医院医生杂交手术“拆弹”

来源:钱江晚报 2013122日星期二 B8 科教生命

  杭州人周女士的心脏大血管上,长出一颗瘤子,就像一颗不定时的炸弹,随时可能破裂造成瞬间的大出血。因为手术难度和风险极高,多家医院委婉地拒绝了她。最近,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内外科医生同台,为她完成了手术。

  昨日,做完手术的周女士一家,联系到本报,感谢救命的几位医生。

“我今年67岁,身体本来蛮好滴,儿子说,多亏了医生,让我能再享受20年好日子。”67岁的杭州周女士,笑得皱纹堆起,合不拢嘴。

 

  医生在她心口,听到一颗“炸弹”

  周女士是杭州人,退休以后,操持家务,帮子女带孙子,是家里的“劳模”。

  她人勤快,除了高血压,平时身体也蛮好。

  但1个月前,周女士在晚上睡觉时,觉得胸口有点闷,拍两下心口,有点刺痛。

  细心的老伴,第二天就拉着她到医院去看病。

  血压还正常,可听诊器探到周女士胸口时,医生就皱眉了:听上去有杂音,正常人都是“啵啵”地跳,你这个,跳得有点“不利索”。

  赶紧去做检查。CT报告证实了医生的猜测:主动脉瘤。

  从心脏输往全身的血液,最先经过的“主干道”是大血管,这根血管在血管壁上出了个气球一样的瘤子,血液不停冲击,随时就有破裂的危险。而一旦破裂,人可能在瞬间死亡。难怪医生把它称为心脏中的一颗“炸弹”。

经过医生的解释,周女士一家人个个抹眼泪,这类病人通常是九死一生,48小时之内发病的死亡率高达70~80%,不做手术的话,一年内的死亡率高达90%

 

  内外科专家同台“拆弹”

  邵逸夫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钱希明确立了“一站式去分支杂交手术”方案,这是目前国内外治疗该种疾病的最新手段。

  手术安排在我省设施最先进的复合手术室里进行。该院心胸外科全体医生以及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杨进、心内科副主任翁少翔、放射科副主任胡红杰齐到场。

  钱希明主任和他的助手小心翼翼的绕过血管瘤,搭建了一条新的血管通道,心内科医生又安装支架使通道更顺畅。

  邵逸夫医院心内科傅国胜主任介绍说,这台手术内外科一起做,适用于高危的心脏大血管疾病、复杂的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心瓣膜病、血管外科疾病的治疗。

  钱希明主任介绍,“这种‘一站式’手术平台的建立,体现了以病人为主体的理念,代表了未来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潮流。”

 

  本报记者 王蕊 本报通讯员 王家铃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