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开展腔内微射频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是一种以尿急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
全球范围内,受膀胱过度活动症影响的人口超过4亿。美国相关的调查显示,膀胱过度活动症比哮喘、心绞痛、糖尿病等常见疾病更加常见,其发病率在中老年人群中极高,对患者者本人和社会都带来严重的负担。全球在膀胱过度活动症单一病种上的治疗费用达到了惊人的30亿美元,中国在2023年之前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药品市场就增加到80亿元人民币以上。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有近一亿人存在着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表现。许多患者无法更好的出门社交,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压力。
然而现有的传统治疗手段普遍存在着治疗周期较长、患者依从性不高、难以避免的副作用、有效率低下、费用高昂等弊端。
(图片:膀胱腔内微射频治疗操作终端)
膀胱腔内微射频治疗应运而生——一种无创、价廉、有效率高的新技术,通过微射频阵列精准控制射频能量指定区域,利用更低的功率(通常小于10W),更高的效率,将能量传递到膀胱壁下的神经纤维,使得部分神经暂时性钝化失去感应功能,从而降低膀胱的灵敏度,降低排尿的频率和急迫感,改善尿频尿急等症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测,结果符合《射频治疗仪》的产品技术要求,获得相关注册资格证,注册证编号:浙械注准20202090909。截至目前,国内尚未有同类产品。
膀胱腔内微射频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已经通过临床试验验证有效,获得了76.1%的症状缓解率,而同时安慰剂对照组的症状缓解率为26.3%。
截至2024年9月,本院已开展膀胱腔内微射频治疗91例患者,疗效显著,且避免了患者反复随访,长期住院等不便,只需2次门诊治疗,单次30分钟。
(图片:本院开展膀胱腔内微射频治疗患者获益情况)
本院的膀胱腔内微射频治疗技术泌尿外科余燕岚主任医师团队开展,目前仍有相关临床科研项目正在开展之中。膀胱腔内微射频技术的主要技术特点包括以下:
1.治疗场地:门诊治疗,日间手术室治疗均可;
2、治疗时间:30分钟/每次;治疗完后即可离院,无碍生活;
3、治疗疗程:1个疗程2次治疗,间隔时间7到14天,1个疗程在一个月内完成;一般患者1个疗程即可,难治性患者2个疗程或以上;
4、维持时间:12-48个月,依从性越高持续时间越长;
5、副作用:临床试验、临床拓展、临床治疗中未出现 任何不良反应;
6、有效率:临床实验,预期改善效果50%以上的,达 74.1%;临床治疗中有效率达到99%。
(照片:余燕岚主任正在为患者进行膀胱腔内微射频治疗)
余燕岚主任认为:膀胱腔内微射频治疗技术值得推广,它创新性得开辟了手术和药物之外的第三条道路,使得庞大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群体有望在将来获益,现有的证据证明它对于患者尿频尿急症状的改善效果非常显著,同时它的治疗周期相对较短,治疗条件也没有那么苛刻。
邵逸夫医院泌尿外科余燕岚主任门诊时间安排:
庆春院区:每周二上午专家门诊,每周二下午特需门诊
大运河院区:每周三上午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