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医院援川医疗队青川感受之生活篇


记得刚到青川的时候,上批的队员在交接时告诉我们:在这里的第一个月是最难熬的。当我们交接完工作,想细问为什么难熬的时候,他们因为急着赶车就只说了一句:自己感受吧。
果然,刚开始的几天就感觉很难熬了:
停水停电,接踵而来,周而复始;
信息闭塞,网络一天打渔,三天晒网;
余震不断,经常在睡梦中被咯噔一下震醒;
苍蝇奇多,非一般的感觉;
雨水充沛,几乎天天下雨,人脚一双套鞋,还得卷着裤腿走路;
尘土飞扬,常常是车在路上开,人在灰中走。
饮食不惯,吃火锅的时候每人发满满一碗红油….常常把嘴巴吃成两根香肠
……
不过可能邵逸夫医院的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比较强吧,难熬了一个星期后,大家渐渐习惯了青川的生活:
停水:就做好蓄水工作吧,水桶是每个人的标准配备。通风报信也是这里兄弟情义的最佳体现。半夜一句“来水啦!”保证一呼十应,每个人都睡眼朦胧地出来“水生活”——洗衣洗碗洗一切能洗的东西。只是停水后的厕所简直是嗅觉和视觉的地狱。所幸每人都练就了一副“眼不见为净”的好耐力。
停电:正好是脱离电脑的好机会嘛。大家举着手电筒在帐篷下交流在青川的感受不失为一件富有意义的活动。
停网络:这个是最头疼的,仿佛一下回到解放前,信息中断,顿时与牵肠挂肚于我们的医院的亲人们失去了联系。不过好在现在通信发达,手机上网应应急还是不错的。
余震:一开始大家很紧张中带着新鲜,既担心板房会不会被震塌掉,又感受到了地震灾区特有的震撼。逐渐发现原来这里的余震是那么频繁,由我们能感觉到的强烈的余震,也有只有地震记录器才能探测到的轻微的震荡。逐渐,“今天地震了吗”成了大家见面的问候语。
苍蝇多:在杭州久违了的苍蝇在这里应验了一句话——抬头不见低头见。慢慢的,平时关窗,睡觉落账成了大家的生活习惯,吃饭挥手,闲暇挥拍成了大家的招牌动作。
雨多:开始大家都期盼着快点雨过天晴,经过连续的雨天后发现这个最初的梦想真的和蜀道一样的难于上青天。索性每天听着打在板房顶上“砰砰”的雨声,伴着这个催眠曲安然入睡。真担心今后雨停了是不是就不习惯了。
尘土多:这个……据说经常在尘土飞扬的地方走,一年下来吃进去的灰尘可以做一块砖。我们很自卑——因为我们只能做四分之一块砖。同时也很开心——邵逸夫医院医疗队加在一起可以做二的二次方块砖了嘛!
饮食辣:按理应该是我们被同化,可喜的是我们同化了为我们烧饭的阿姨。现在我们每天吃着的基本都是杭帮菜,可怜了阿姨只能买一瓶辣酱自己蘸着吃。我们也会自我改善伙食,比如饺子、馄饨、面条。黄指挥长、虞和君医师还经常在厨房里露一手,给大家换换口味。
……
从开始的扳指头算日子到后来的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已经一个月了。我们自豪地告诉大家:我们满月了!这期间,虽然生活清苦,有时还可以算得上艰辛。但是我们十个人一条心:就是要在青川工作好,生活好,完成卫生厅交给的任务,不辜负医院对我们的重托。更何况有医院这个强大的后盾,我们处处能感受到身在外、家在心的感觉:节日里会收到院领导的祝福信息;医院内的大小讯息总是会即时出现在我们的电子邮箱里;经常会有来自医院同事的嘘寒问暖;每隔一周医院都会给我们邮寄杭州的报纸(注:此项作罢,因为交通的原因吧,9月26日寄出的报纸我们在10月20日收到,新闻已经成了历史)……
再次感谢医院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感谢医院的同事对我们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