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Medical Service
医疗服务

心内科创新术式——经锁骨下静脉室间隔消融精准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2024-11-25 30

李阿姨,一位刚刚步入退休生活的中学教师,原本期待着轻松愉悦的晚年时光。然而,近年来她频繁出现的乏力、气短症状,却为她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在浙江邵逸夫医院,经过一系列详细的检查,李阿姨被确诊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疾病,她的心情沉重而迷茫。

肥厚型心肌病,一种并不罕见的心脏疾病,却给患者带来了不小的困扰。据统计,全球范围内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病率约为每500人中就有1人患病,患者基数庞大。而在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庞大,患者数量更是惊人。这种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可能引发心衰、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针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及酒精消融治疗、射频消融等。其中,药物治疗能够部分缓解患者的流出道梗阻,但仍有很多患者即使接受最大剂量的药物治疗,仍然症状缓解不明显。且在临床上,目前可用使用的药物也十分有限,治疗价格也较昂贵,使用时也会受到诸多限制;外科手术作为现在的标准术式,但是其需要开胸并且建立体外循环,创伤较大,恢复较慢,并且只有在有经验的中心才能够较为安全的进行。酒精消融属于一种入侵较小的方法,但是由于对冠状动脉解剖学有较大的要求,部分患者可能无法适应此术式。且根据当前的临床数据,患者术后有一定的几率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射频消融目前为左室心内膜下消融,但是消融深度较为局限,效果不太理想;还有近年出现的丽文术式,为经心尖送入消融器械,效果较好,但由于经过心外膜进针,有极大的风险损伤心脏供血的动脉及静脉,可能出现需要紧急开胸的心脏出现等手术并发症。同时手术难度较大,学习曲线较长。

因此对于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目前的治疗方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部分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多方就诊,无法得到满意治疗。

邵逸夫医院心内科的孙雅逊主任及团队,深知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给患者带来的挑战,也一直在努力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经过不断地探索与改进,综合起搏、电生理及心肌病的综合治疗手段,创立了一种全新的安全有效的经锁骨下静脉室间隔消融术式,正在为患者们带来新的希望。

李阿姨在多方求助后了解到邵逸夫医院这一前沿技术。经过精心治疗,她的病情得到了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如今,她已经能够重新投入到正常的生活中,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邵逸夫医院独创的室间隔消融术式采用心脏起搏导线植入类似路径,利用指引导管经锁骨下静脉将团队创新发明的冷盐水灌注超细消融导管送入右心室,然后利用消融导管的螺旋头端将消融导管旋入肥厚心肌的梗阻位置,最后在盐水灌注下进行梗阻位置的射频消融。消融完成后导管全部撤出体内。创伤小,且消融过程中电极均在心肌组织内,配合开放式的盐水灌注,消融过程的效率、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大大提升。以其微创、安全、精准的特点,成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新选择。这种方法无需开胸,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创伤。

术后恢复迅速是这一技术的另一大优势。由于手术创伤小,患者通常在术后一天内就能下床活动,术后两天可安全出院,住院时间大大缩短。这对于像李阿姨这样的老年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她可以更快地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节奏中,享受与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光。

孙雅逊主任及团队不仅技术精湛,更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在手术前,医生会详细向患者解释手术原理、过程及术后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在手术中,医生会全力以赴,确保手术的精准和安全。在手术后,医生还会定期随访,关注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这样的专业团队,让患者和家属都感到无比的安心和放心。

孙主任对多种心脏疾病,包括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器植入技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技术以及肥厚型心肌病的综合治疗等均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他与蒋晨阳教授及医疗器械厂家共同研发并改进了室间隔心肌内射频消融系统,并在动物试验中进行了充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他指出:“这种新技术不仅为患者提供了全新的安全治疗选择,也为我们医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它代表了医学科技的发展方向,更体现了我们对患者生命和健康的尊重。”

通过已有数据分析,他们发现接受该术式治疗的患者,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且并发症发生率极低。这些数据为医生们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让他们更加有信心地推广这一技术。

在未来的日子里,浙江邵逸夫医院的心内科团队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他们相信,在医学科技的推动下,人类一定能够战胜各种疾病,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只要心中有爱,就有希望;只要心中有梦,就能飞翔。”这是浙江邵逸夫医院心内科团队对患者的深情寄语。他们相信,只要医患携手,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病魔,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发明专利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