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NEWS
新闻资讯

钱江晚报 31岁独生女带患癌妈妈“杭漂”三个月:“最怕做决定,曾把邵逸夫医院的医生查个‘底朝天’!”

2020-11-05 4322


文章来源:钱江晚报    2020114

杭漂结束。再过两天我们就从邵逸夫医院出院回家啦!杭州,下次见面,希望是因为旅游哦。

10月底,31岁的黄婷(化名)在微博上敲下这段文字,语气中的轻快,扑面而来。

过去3个多月,她带着患肠癌的妈妈在杭州和丽水两地奔波。最累的时候,就是累到想哭。晚上把孩子哄睡后,一个人坐在客厅里哭,哭完再去查资料。

黄婷是独生女 ,变故来时,她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我也很害怕,怕我做的决定是错误的,怕如果她离开……但我必须冲在前面,我压力大一些,才能给我爸爸减压。我一直觉得,现在的他们,不是我的父母,更像我的孩子。

手术后的苏阿姨

只要不是最坏的结果,我都能接受

黄婷称呼自己的妈妈为:苏小姐。

苏小姐,我们都要加油!

苏小姐咳嗽地整夜睡不好觉。

最安心的时刻,苏小姐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这是妈妈生病的100多天内,黄婷在微博上记录的片段。我和我妈的相处,就像朋友。

50岁的苏阿姨的身体一向很好。我很少去医院,每年都体检,没查出过问题。

但是苏阿姨一直有便秘,不舒服的时候,她会服点泻药,这种情况持续了一年多。

今年四五月开始,苏阿姨明显觉得自己的身体变差:人总是没力气,上两层楼都气喘吁吁,腹胀肚子痛,饭也吃不下去,还伴有黑便。

她平时还在上班,直到今年7月份,才抽空去当地医院做检查。

医生说情况不大好,让我们做肠胃镜。那天,黄婷在外等候,她觉得每一秒都被拉长,等结果的那两天,我又害怕又期待,想着只要不是最坏的结果我都能接受。

偏偏是最坏的结果:苏阿姨是直肠癌晚期,医生还怀疑肝转移,建议转院。

黄婷形容自己,两天掉了两斤眼泪,有一次,她站在医院的窗口外,发呆,癌症啊,妈妈会有多疼?

有一天晚上,她把5岁的儿子哄睡后,一个人坐在客厅的摇椅里,大哭。哭完,打开电脑查资料。

我多承担一点,爸爸压力就小一些

黄婷没有太多时间去悲伤,她的战斗开打了。

我去网上查了很多资料,直肠癌怎么治疗,会有什么并发症,生活会受到什么影响,需要怎么护理。我还看了直肠癌的治疗指南。

从来没接触过医学知识的黄婷一点点去啃,开始完全看不懂。

妈妈确诊后,黄婷成了父母的顶梁柱,和治疗有关的事情,都是她拍板。

是请专家过来做手术,还是直接带妈妈去杭州。

我爸说请人过来,在当地治,照顾方便。我看我妈的情况,就说一定要去杭州。黄婷做了这个决定,爸爸没再说话。

妈妈生病后,黄婷的爸爸几乎是一夜白头,原本花白的头发,变成了全白。

我多承担一点,他能压力小一点。在一次次的选择和决定时,黄婷内心有惶恐和忐忑,她担心自己是不是做了错误的选项,如果真的这样,那就怪我吧。

苏阿姨的情绪也变得敏感:她不想拖累女儿,有过极端的念头;化疗期间,担心化疗药物影响到小外孙,甚至不愿和女儿同住……

这些都靠黄婷一点点安抚。

我想过最坏的结果:如果她离开了……想到这个,我就立刻对自己说:不行,我要想办法。

医生说不乐观但还有机会,我很庆幸

7月中旬,黄婷带着妈妈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肛肠外科找到了宋章法主任医师。

这也是她精心选择的,她几乎把医生查了个底朝天我看了宋医生的资料,他的论文、他直肠癌手术录播。他在这方面是专家,我觉得可以相信。

苏阿姨在邵逸夫医院做完检查后,结果并不乐观:直肠癌已经发生了肝脏多发转移,病灶虽然不大,但目前手术无法完全切除。

我们后来进行MDT综合诊治,发现还是有很大治疗机会的。宋章法说,结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25%的患者在确诊时已有转移,20%-25%的患者在术后发生转移。对于此类患者,就需要手术、放化疗、介入等综合治疗。

肛肠外科主任黄学锋解释,癌症不像伤风感冒、跌打损伤等疾病,应该被当作全身疾病来看待。肿瘤往往不局限于原发病灶(如直肠),还会发生周围淋巴结转移,甚至肝、肺等器官的扩散。所以,治疗上不仅要根治原发病灶,还要兼顾转移病灶的控制,牵一发而动全身。

黄婷觉得庆幸:还有拼一把的机会。

患者的肿瘤有十四五公分大,需要先化疗,同时,她比较年轻,总体情况还可以,我们建议她可以考虑PD1(免疫疗法)加化疗。宋章法说。

PD1的药需要自费;手术时可以选择机器人手术,更精准,创伤小,但费用相对也高一些。

这些问题我都要去考虑。对一般家庭来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黄婷思来想去,决定给妈妈最好的治疗方案,我想好了,把自己多年的积蓄用在妈妈身上,不管结果如何,也不考虑人财两空,只要对她好。实在不行,还可以卖掉一套房子。

老公是她坚强的后盾,当初在选择去哪里治疗是,老公就对她说:去杭州吧。人生要尽最大可能去努力,不留遗憾。

那是黑色七月后,我最安心的时刻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黄婷陪着妈妈开始了双城生活。杭漂求医期间,黄婷最牵挂的就是儿子。

第一次陪妈妈到杭州治疗,晚上,黄婷和儿子视频。

他不知道为什么妈妈能看到,但却摸不到,也抱不到,一直对我说:妈妈,你出来呀。

儿子每晚都要她讲睡前故事,那天晚上,黄婷在视频里给儿子讲完了故事。 之后,每次分离,儿子都说:妈妈,我舍不得和你分开;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但她也只能狠狠心,离开。

为了让妈妈养好身体,黄婷列出了很详细的食谱,名字叫妈妈的养猪计划,几点吃药、几点吃营养粥、几点服用保健品、几点散步。她都写得清清楚楚。

那段时间,很多次,黄婷都在微博上记录:累到想哭的一天。

4个化疗周期后,黄婷接到一个好消息:大部分肿瘤显著缩小。部分肿瘤甚至消失。

MDT团队重新综合评估了陈女士的情况,最后给出了直肠癌、肝转移灶同期切除的方案。

那是黑色七月后,最安心的时刻。妈妈的病情得到控制,说国庆后就可以安排机器人手术了。黄婷说。

视觉中国

我和妈妈有了新的约定

手术前一天,苏阿姨很紧张,甚至在房间里跌了一脚。紧张的还有黄婷,但是她不能表露。

我们都不去谈手术的事,我怕越说越紧张,就把它当做一件普通的事。

在手术室外等候的时候,黄婷一遍遍在心里默念:胜利,胜利,胜利。

陈女士的手术,由三个团队共同进行:肛肠外科宋章法主任团队、肝胆外科许斌主任、超声介入科楼海亚主任团队。

在他们的密切配合下,6个小时的手术,很成功:肿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全部被切除。手术一周多后,苏阿姨的病理结果出来:完全缓解。

“3个多月的噩梦,终于要结束了,我们家真的是雨过天晴了。黄婷无比感慨:这一仗,自己打赢了,这是完美的句点,很庆幸,一切没有白费。

难掩激动的黄婷给医生们手写了一封长长的感谢信:写下这些之前,在心里已经打好了无数遍的草稿,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谢谢邵逸夫医院肛肠外科的医生们……医疗进步很快,肿瘤并不可怕,希望所有病人被治愈。

经历了这惊险的一役,黄婷的生活计划也有小小的改变,她想再要个孩子。

我以前是坚决不想生二胎,因为孩子就像碎钞机,生下来,不能只管他吃喝,还要陪伴、教育。但妈妈生病时,我突然想,如果自己有个兄弟姐妹,就可以一起商量、分担了。再想想我的孩子,等我们老,只有他一个,压力该有多大,想给他一个伴。

还有一个原因是,妈妈也一直想让黄婷再要一个孩子。

我答应她,也让她好好治疗,好好养身体,到时帮我管小外孙(女)。黄婷笑着说,这是她和妈妈之间的,一个新的约定。

视觉中国

新闻+

邵逸夫医院肛肠外科对肛肠外科疑难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每年开展结直肠肿瘤手术近一千例,微创结直肠手术所占比例达90%以上,是浙江省内微创结直肠手术开展比例最高的单位之一。同时,也是省内率先开展机器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且手术数量最多的单位。

邵逸夫医院肛肠外科还是浙江省最早推行结直肠癌多学科诊治模式(CRC-MDT)的单位之一。

肛肠外科每周定期进行MDT(多学科)讨论,对直肠癌、转移性结直肠癌、由肛肠外科、肝胆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以及介入科的固定专家,针对结直肠癌转移的复杂病例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严谨的分析,为患者确立最佳诊疗方案。

采用MDT的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效果如何?

肛肠外科就此做过数据统计,2018年,MDT术后根治切除率达到85%,复发率只有20%不到。MDT病例术后预后情况评估(无病生存时间>2年),在 2016年已经达到80%

MDT团队主席为肛肠外科黄学锋主任,团队核心组成员包括:

肛肠外科:宋章法主任医师、王达主任医师、朱洪波主任医师;

肝外科:梁霄主任医师、许斌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郑宇主任医师、许颖华副主任医师;

介入科:吴瑕副主任医师;

放疗科:孙晓南主任医师;

放射科:胡鹏副主任医师、柯勤兵主治医师;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