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NEWS
新闻资讯

青年时报 23年前患上乳腺癌,这两个男人的决定成就了了这个“乘风破浪”的女士

2020-06-23 4323

23年前患上乳腺癌,这两个男人

的决定成就了这个“乘风破浪”的女士

记者 任方圆 通讯员 王家铃 李文芳 

2020-06-22  青年时报

略微泛黄且有些卷边,折痕处已然有些破损,略微生锈的回形针无声地诉说着时光的流逝。这份23年前的病例,被杭州人郝先生(化名)细心地保存在文件袋里,他说,这是妻子人生的转折,也是她生命的全新起点。

 

原来,由于身患乳腺癌,郝先生的妻子何女士(化名)在23年前接受了保乳手术治疗,术后恢复得很好。前些天,他们带着这份病例,又去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乳腺中心宋向阳主任医师处例行复查。

妻子得了乳腺癌,丈夫愁得一夜未睡

回忆起当初,夫妻俩感慨万千。郝先生和何女士两人同岁,都曾是下乡知青。相识并结为夫妻后,他们又收获了爱情的结晶——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儿。一边做着财务工作,一边在大学念书,还要照顾年幼的女儿,何女士的日子过得幸福又忙碌。

直到她42岁那年,在一次洗澡时何女士发现自己右侧乳房有一颗米粒大小的肿块,警惕的她立刻去医院检查。万幸结果是好的,医生告诉她问题不大,定期随访就可以。何女士为此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后面单位组织体检的时候,我的结果也是好的,之后我就把这事儿忘了,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然而两年后,何女士突然发现曾经米粒大小的肿块变大了,她再一次去了医院。“B超的结果不大好,”何女士回忆,“看到医生表情的时候我就有预感了,后面马上做了手术活检。”这一次,幸运之神没有站在何女士这边,她最终被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但不幸中的万幸,她的病情还属于早期,有手术的机会。

郝先生清楚地记得,在得知妻子的病情后,自己一晚上没睡着。作为一个男人、一个丈夫,他自觉要对妻子有情分,更要对家庭有责任。然而面对妻子的病情,门外汉的他一筹莫展——妻子该怎么治疗,这个家庭将来该何去何从,他该做些什么?没多久,郝先生决定从头开始,了解乳腺癌的知识,联系医院和医生,积极地安排妻子开展治疗。

丈夫和医生共同做了一个慎重的决定

在邵逸夫医院,他们遇到了当时的主刀医生之一,也就是现在的肿瘤外科宋向阳主任医师。当时比较普遍的治疗方案,还是经典的全切手术,宋向阳回忆,在看到前来就诊的何女士形象很好,挺拔又有气质,他觉得做全切治疗有些可惜了。

保乳手术治疗在国外已经非常普遍,研究过相关知识的宋向阳决定为何女士多考虑一些。于是,在经过详细的检查和分析后,除了传统的全切手术之外,宋向阳又为何女士多提供了一个手术方案:保乳手术。

然而,备受打击的何女士无心选择,那么全切还是保留,就成为摆在郝先生面前的问题。

郝先生在得知妻子的病情后,短短几天,已经了解了大量乳腺癌治疗的知识。“我知道有些全切的病人后期生活质量很差,听了医生的治疗方式之后我也去查了很多国外的资料,”郝先生说,“我自己是完全不介意全切的,但没有哪个女人喜欢残缺,更何况她又很爱美。”

于是,深知妻子的郝先生为她选择了保乳治疗。

宋向阳在手术中(资料图)

手术很顺利,术后两天何女士就感觉完全康复了,在接受了后期的治疗后,何女士在丈夫的悉心照料下恢复得很顺利。“我不爱吃肉,爱吃酱菜腌菜,但是他说恢复抵抗力要从根本上做起,”何女士“抱怨”道,“他不许我吃酱瓜,还规定一天要吃一两精肉。”现在,已经退休的何女士还在做着一些兼职,谁都看不出来,看起来神采奕奕、身材挺拔的她曾经身患乳腺癌。

医生:正在积极探索,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随着科技水平和医疗技术的提高,如今乳腺癌的治愈率很高,很多患者能够获得10年、20年甚至更长久的生存时间。相对应的,乳腺癌术后的生活质量问题也被逐渐重视起来。

宋向阳表示,从1894年的乳腺癌经典根治术开始,到60年代保留胸肌的改良根治术,再到80年代保留乳房的保乳术式,现在正在研究不需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前哨淋巴结治疗方式,和可以重塑乳房的肿瘤整形技术。多年来,医疗界一直在保证生存率的前提下,为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做出努力。

随着全民意识和医疗技术的提高,目前在宋向阳接诊的乳腺癌患者中,有40%-50%的人能成功保乳。他介绍,一般来说乳腺癌早期,肿瘤大小在3cm以内,并且对放疗没有禁忌的人,通过评估就可以考虑保乳治疗。

 

编辑:孟泓颖  来源:浙青网-青年时报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