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NEWS
新闻资讯

杭州日报 收治危重患者14例 2例极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病情趋于稳定

2020-02-17 3255

收治危重患者14 2例极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病情趋于稳定

浙江首批支援荆门医疗队上岗第二天 记者连线前方邵逸夫医院呼吸治疗专家

2020-02-16 杭州日报 A3版 特别报道

IMG_256

邵逸夫医院医护团队

IMG_257

到达首日,队员被暖到

IMG_258

葛慧青主任

记者 柯静 通讯员 王家铃 李文芳 张衡

昨日,湖北荆门,落雪无声,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十三楼隔离病房内,生机萌发。

收入14个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其中两个极重症病人经过医护彻夜不眠的守护治疗,病情趋于稳定……这是浙江首批支援荆门医疗队正式上岗的第二天。

这支由邵逸夫医院单独组建的呼吸危重症治疗团队35人,包括重症医学科、传染病科、呼吸科、呼吸治疗科、护理部等专业医护,212日到达,落地即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完成院感防控、ICU搭建等筹备工作,并对住院病人进行逐个评估。

从未想过,常人最平常不过的呼与吸,在这里是如此艰难,这是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的典型症状。

昨日下午,记者连线邵逸夫医院呼吸治疗科主任葛慧青。即将进入隔离病房轮班的她,自述中的寥寥数语,却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

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断崖式下跌

13楼,整层楼是我们的战地。

这里本是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老年病房。和大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不能比,从床位距离到院感管控,甚至是病历输入,都需要重新建立,我们所有人到达当天就开工。

一天时间,从零开始,我们建立了一个基本符合院感要求的ICU214日建成当天,就转入了4例危重患者。来不及问病史,也来不及熟悉名字,我们需要根据现有检查结果,快速评估他们的病情,并给出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3号床大伯,60多岁,无创呼吸支持需要100%氧浓度,这是正常人5倍的氧浓度。我观察了一下,平静时候,血氧饱和度勉强维持在90%以上,但经常会突发胸闷气急、两眼翻白,一个急躁,血氧饱和度一下掉到60%,病情非常不稳定。从呼吸治疗的角度来说,那是一种濒死的状态。

一定要气管插管,不能等!

插管之后,大伯被送到ICU时,已有了严重呼吸性酸中毒、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血压血氧都很差,我给他做肺复张、调整呼吸机支持的参数等治疗。护士一个小时给他做一次血气分析,忙活了6个小时,终于在下班前,血液中二氧化碳量降下来了,血氧饱和度也稳定了。

转运固然有生的希望,但也是最危险的一关

每一个送进这层楼的病人,我都没有办法打包票,他们接下来会如何。

这里的床位只有23张,荆门下面的医院也有许多危重型病人,什么样的病人适合转运?这几天,每天我都和同事对荆门全市重症病例逐个会诊。

转运过来固然有生的希望,但转运却是最危险的一关。稍有不慎,在路上人就不行了。有的病人看似氧饱和度还可以,一连线当地医生,病人却是呼吸窘迫;有的病人前一天指标还可以,但第二天,看到指标,每个人心里都会喊“我的天”。

我们的队长、刘利民书记给我们定下的目标是——216日到17日,把荆门市所有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到这里。

这几天工作量还没有超饱和,我们还就呼吸支持治疗,做了专家共识和推荐意见。这是传染病,病毒传染性强,呼吸支持怎样能够保持医患、患患之间不互相感染;使用呼吸机,撤机后如何清洁消毒。我们一定要考虑得仔细再仔细。这次同来湖北的科室同事还有9个,老母亲式的叮嘱,他们都牢记在心。

昨天忙完回到驻地房间,当地工作人员放在房间的玫瑰花怒放着,我把花养在水里,暖暖的台灯下很有生气。此刻窗外大雪,但总会春暖花开——每个人都坚信不疑。图片由院方提供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