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浙江 “我到底生的是什么病呢?”20岁小伙因为这个病不能工作


“我到底生的是什么病呢?”20岁小伙因为这个病不能工作
来源:新浪浙江健康 2017年5月18日
“我到底生的是什么病呢?”今年20来岁的张先生来到邵逸夫医院炎症性肠病中心的时候,对自己所得的疾病类型及今后的治疗方案有着深深的疑惑。
到底是溃疡性结肠炎还是克罗恩病?
从2014年开始,张先生就一直被腹痛、粘液脓血便困扰着,甚至因为这个不能工作。根据症状以及“粘膜红肿,密布片状糜烂及溃疡,病变呈连续性分布”的肠镜特点,张先生被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在长期内科治疗无效之后,于2015年7月在外院急诊手术,切除结肠,并做了回肠的造瘘,为下一步的手术做准备。但手术切除的结肠标本病理显示:“肠粘膜组织重度慢性炎,炎症累及肠壁全层,可见裂隙样溃疡,周边粘膜腺体破坏、消失,残留粘膜腺体可见隐窝脓肿形成,不除外克罗恩病”。到底是溃疡性结肠炎还是克罗恩病?张先生不禁问出了文章开头的这个问题。
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两类最常见的炎症性肠病。所谓“炎症性肠病”,是一类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近十多年来就诊人数逐步增加,已经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病。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是里急后重感明显,常有血便,少有腹部肿块、肛周病变及瘘管形成;克罗恩病一种消化道的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其中以末端回肠最为常见,结肠和肛门病变也较多。此外还可伴有皮肤、眼部及关节等部位的肠外表现,患者多有腹痛、腹泻、腹部包块及肛门周围病变等表现。炎症性肠病的诊断,要求医生同时从症状、影像学、病理表现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同时,由于疾病不仅造成胃肠道的病变,也对身体的多个系统有所累及,疾病的治疗往往也需要多个专科团队共同合作,权衡利弊、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虽同属炎症性肠病,治疗的方法却不尽相同。
因为之前进行过外科手术做了回肠的造瘘,为了取掉造口袋,张先生辗转多家医院,但由于病理提示克罗恩病,医生都建议他继续造口,不建议手术回纳肠道,张先生不得不每天带着造口袋四处奔波,这对他的生活造成了极大地影响。“反复的就诊,让我都失去了继续治疗的信心。我都不想和朋友一起出门,生怕他们问我这是什么。”张先生回忆起治疗前的痛苦。
开展多学科病例讨论 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
为了帮助张先生,邵逸夫医院炎症性肠病中心举办了一次多学科病例讨论,消化内科的曹倩主任医师、普外科的周伟主任医师、病理科的姜支农副主任医师带领各自的团队,对他的病情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曹倩医生详细询问了张先生的病史,考虑张先生之前反复发作的粘液脓血便和腹痛是溃疡性结肠炎典型的症状。她分析道:“虽然第二次复查肠镜时发现的‘直肠黏膜基本正常’提示我们需要考虑克罗恩病,但这可能是因为患者已经治疗并取得了临床缓解,因此第一次未经治疗前的特征性溃疡性结肠炎内镜表现对我们的诊断是最有价值的”。姜支农医生则表示:“患者病理上有连续性弥漫性的粘膜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和隐窝结构改变,这是溃疡性结肠炎的特点,虽然患者的肠道组织有全璧炎、裂隙状溃疡以及血管旁上皮样组织细胞聚集,但此类改变对克罗恩病并不具有诊断特异性”,最终确定张先生的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周伟医生则分析,对内科治疗无效的张先生而言,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手术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在仔细敲定手术方案之后,为其开展了后续的手术治疗。
最近,张先生再次来院复查,显得神采奕奕。这段时间,他再也没有被粘液脓血便困扰过了。各项检查也提示了这一结果。在接受了正确的治疗方式之后,张先生终于重归了正常的生活节奏。
在邵逸夫医院炎症性肠病中心,像张先生一样的患者还有许多。自2004年组建至今,中心已经逐步发展为一个包括消化内科、胃肠外科、肛肠外科、病理科、影像科、营养科、妇产科和护理部等在内的炎症性肠病多学科诊疗团队。作为中国炎症性肠病卓越诊疗中心、继续教育基地和浙江省炎症性肠病学组组长单位,中心秉承“合作、专业、严谨、卓越”的宗旨,“以病人为中心,以团队为决策”的诊治方针,逐渐形成了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内镜治疗、营养治疗等相交融的多层次、全方位治疗模式,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快速、优质、规范的就诊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