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NEWS
新闻资讯

生活与健康 在骨头上钉钉子 或许机器人更在行

2017-02-28 3764

在骨头上钉钉子  或许机器人更在行

我国第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先世界水平

来源:生活与健康 2017年2月28日星期二 A3版 专家面对面

本报记者  孔青青

在日前召开的COA国际学术大会上,我国第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亮相,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开展四肢、骨盆骨折以及脊柱全节段(颈椎、胸椎、腰椎、骶椎)手术的骨科机器人系统。

相对于知名度较高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大众对于骨科手术机器人都不太了解。那么,骨科手术机器人有哪些优势,存在哪些局限?对于骨科手术的发展前景,又将起到怎样的作用呢?记者采访了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分会秘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赵兴医师。

 

骨科手术受限于“眼”和“手”

赵兴医师介绍,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出现,主要是为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眼”,一个是“手”。

当代的骨科手术以重建机体功能为主,通俗地来讲,主要就是使用放钢板、钉钉子或植入人工关节等手段,把断掉的、坏掉的骨和关节接起来,最大限度地保留其肢体功能,在此工程中,误差自然是越小越好。

“如果是在木头上钉钉子,我们可以看清楚各个角度、各个平面,但是骨头不一样,我们肉眼只能看到一个平面,视觉上容易出现误差,如果操作不小心,容易伤及周围的神经、血管,造成额外的损伤。”赵兴医师表示,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射线,通过透视技术就能看得较为清楚,也就能更好地判断钉子打在哪个位置是最合适的。

另一方面,人手的操作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些位置手伸不进去,且在动作控制力、稳定性和重复性方面均有所欠缺。

“天玑”带来新突破

2009年,第一代骨科手术机器人问世,但因为操作繁琐、适应症少、临床作用有限,难以推广;2012年,第二代骨科手术机器人推出,适应症范围从长骨扩展到骨盆,但依然做不了难度更高的脊柱手术。

据了解,天玑”机器人辅助系统,成功攻克了上颈椎畸形这一脊柱外科最为复杂的领域,填补了上颈椎手术机器人的国际空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开展四肢、骨盆骨折以及脊柱全节段(颈椎、胸椎、腰椎、骶椎)手术的骨科机器人系统。

“上颈椎,可以说是世界上公认最难的、最危险的手术部位。手术中很容易把钉子打到神经上或大血管里,如果椎动脉堵住了,会引发脑梗,如果椎动脉破了,会引起大出血,万一不小心打到脊髓伤了神经,病人有可能会立马瘫痪。”赵兴医师表示。

除了完美解决了“眼”与“手”的问题外,第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还解决了实际操作方面的诸多麻烦。比如,跟导航结合起来,可实时跟踪导航信号,一旦病人发生移动,固定在病人身上的导引器会将这一信息传递给机器导航仪,机器人操作时可以跟着身体变化进行位置纠正。

赵兴医师介绍说,其实骨科机器人的导航系统在国外早就开始应用了。在手术开始前,先将导航位置确定好,并在病人身体上放置一些跟踪导引器,也就是导航的靶点。

“就像导弹一样,目标定在哪里就打哪里。但也有缺陷,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对病人体位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一旦病人的位置发生改变,或者说引导器移动了,信息传递给导航仪后,就需要重新调整位置,比较费时费力。”

赵兴医师表示,虽说该导航技术并非我国首创,但“天玑”的诞生,表明我国已有能力自主研发该项技术,并能结合自身需求做相应的调整优化。

目前骨科手术机器人较难普及

与完全依靠医生经验和判断的传统手术方法相比,利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完成手术确实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相较于大众熟悉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普及推广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

赵兴医师介绍道,目前浙江省内不少医院都在使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这是一种对已有传统腔镜手术系统的改良设备,通过3D视觉重建,更加精准的手术操作,能有效地减少手术出血量,降低手术并发症率,减轻手术创伤,缩短住院时间等等。

然而,目前有不少研究认为,无论是精确度,还是在并发症的减少等方面,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优势都不是特别明显,而相应的成本却不菲,且在操作上复杂而费时。

“除了成本高、费用高,需要不断调整位置,操作比较麻烦以外,还有一个射线暴露的问题。”赵兴医师表示,骨科手术与达芬奇机器人系统所适用的腹腔手术不同,骨关节的腔系内只允许很小的关节镜进入,不能像妇科、泌尿系统等手术那样,使用摄像系统探入腔系操作,骨科机器人往往需要借助射线来看清位置。而这种射线透视,往往需要连续透视较长时间来获取数据,才能准确定位,所以反复调整位置的话,射线的量会比较大。

 

骨科手术精准化前景广阔

可以说,“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骨科手术已经开启智能化、精准化、微创化时代。

“但这毕竟与工厂生产流水线产品不同,只要设定固定参数,统一操作就可以。我们面对的病人是千差万别的,高矮胖瘦不同,体质病情不一,因此每一次发射都需要设置不同的靶点。”赵兴医师表示,智能化的目的在于更加精准,通过不断优化,“天玑”也将进一步提升手术的准确性和精确率。

更加智能化的机器人,能让医生的手操作得更稳,更加精准的导航系统,能让钉子打得更准。同时,随着工业安全规范等逐步完善,射线透视检测等问题,也终将得以解决。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