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冷与暖的距离用心丈量


冷与暖的距离用心丈量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 2017年2月3日星期五 头版
■阮向民
冷与暖,是一种体感温度,但最真切的感受,却发自内心。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这一面面爱心卡片墙,就是最好的“温度计”,能够量出这家医院的“体温”。听着这一声声发自肺腑,吐露真情实感的留言,我们的心也如春风般被温暖着,感动着。
在医疗条件并不平衡的境况下,邵逸夫医院这样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在患者中的地位是可想而知的。和其他同级别医院一样,一号难求、一床难求的情形,在这里几乎每天都在重复。如果把医疗当成一种消费,那就是典型的卖方市场。作为消费者的患者在这里并非是稀缺资源,来或者不来,多或者不多,撼动不了“供需关系”,或者说医院早根本不需要延用“吆喝赚买卖”的习惯套路。
“店大欺客”,从经营的角度说,无论是在商界还是在医疗界都同样存在。所以很多患者并不纠结于专家口中吐出的不成句子的那几个词:穿刺,手术……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能听到专家的这番结论,无异于金科玉律,与表情无关,与态度无关,更与温度无关。因此,当一个90岁高龄的长者最终摆脱穿刺可能带来的种种伤害,通过常规检查确定病情之后,他对邵逸夫医院,对丁国庆医师的感激和崇敬之情,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温暖。
2012年,一部电视剧《心术》在很多人心里激起了涟漪。在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情势之下,这部电视剧带给人们太多的联想,医患关系的紧张局面究竟因何而起?也许双方都需要检点,但归根到底,在这个医者几乎掌握完全话语权的领域,医患关系的“主角”更多的是由医者扮演,至于为什么医者频频扮演这并不光彩的“主角”,原因恐怕也并不因为是“术”的欠缺,而是“心”的走偏。
悬壶济世,治病救人,被赋予的“天使之誉”是至高无上的,也正因为此,医者首先需要有一颗济世之心,然后才是治病之术。或者说,医者需要用自己的温度去焐热患者出于健康之虞本能的寒意,才能为对症下药的治疗作好铺垫,这才是医者之道。
当然,人都是情感动物,就算是医生,毕竟吃的也是五谷杂粮,不能回避与身俱来的喜怒哀乐,对于患者种种无知甚至可笑的提问,也难免烦躁无奈,甚至嗤之以鼻,由此,我们也更加敬佩邵逸夫医院以及丁国庆医师等医护团队,他们践行的为医之道,似一剂良药,疗治病痛;似一缕春风,慰藉心灵。
冷与暖的距离用心丈量,无论对于医者还是患者,都是同样的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