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健康 莫混淆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


莫混淆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
来源:生活与健康 2017年7月4日星期二 A5版 说医论病
“我到底生的是什么病呢?”今年20多岁的张先生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炎症性肠病中心的时候,对自己所得的疾病类型及今后的治疗方案有着深深的疑惑。
从2014年开始,张先生就一直被腹痛、粘液脓血便困扰着。根据症状以及“粘膜红肿,密布片状糜烂及溃疡,病变呈连续性分布”的肠镜特点,张先生被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
在长期内科治疗无效之后,于2015年做了手术,切除结肠,并做了回肠的造瘘。但手术切除的结肠标本病理却有些出人意料:“肠粘膜组织重度慢性炎,炎症累及肠壁全层,可见裂隙样溃疡,周边粘膜腺体破坏、消失,残留粘膜腺体可见隐窝脓肿形成,不除外克罗恩病”。到底是溃疡性结肠炎还是克罗恩病?张先生陷入了疑惑中。最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来到邵逸夫医院炎症性肠病中心就诊。
其实,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两类最常见的炎症性肠病。所谓“炎症性肠病”,是一类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这类疾病的诊断,要求医生同时从症状、影像学、病理表现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同时,由于疾病不仅造成胃肠道的病变,也对身体的多个系统有所累及,疾病的治疗往往也需要多个专科团队共同合作,权衡利弊、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虽同属炎症性肠病,治疗的方法却不尽相同。
为了帮助张先生,邵逸夫医院炎症性肠病中心举办了一次多学科病例讨论。考虑张先生之前反复发作的粘液脓血便和腹痛是溃疡性结肠炎典型的症状。消化内科曹倩医生分析道:“虽然第二次复查肠镜时发现的‘直肠黏膜基本正常’提示我们需要考虑克罗恩病,但这可能是因为患者已经治疗并取得了临床缓解,因此第一次未经治疗前的特征性溃疡性结肠炎内镜表现对我们的诊断是最有价值的”。
病理科姜支农医生表示:“患者病理上有连续性弥漫性的粘膜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和隐窝结构改变,这是溃疡性结肠炎的特点,虽然患者的肠道组织有全璧炎、裂隙状溃疡以及血管旁上皮样组织细胞聚集,但此类改变对克罗恩病并不具有诊断特异性”,最终确定张先生的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
普外科周伟医生分析,对内科治疗无效的张先生而言,IPAA手术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在仔细敲定手术方案之后,为其开展了后续的手术治疗。在接受了正确的治疗方式之后,张先生终于重归了正常的生活节奏。(谢文竹 周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