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武汉将是我毕生的牵挂和留恋!”凯旋之际,听浙江援鄂医疗队英雄们,讲述逆行抗疫的感人故事


“武汉将是我毕生的牵挂和留恋!”凯旋之际,听浙江援鄂医疗队英雄们,讲述逆行抗疫的感人故事
央广视听 2020年3月22日
“感谢浙江医疗队,感谢白衣天使!”“感谢武汉人民,向武汉人民致敬!”3月21日下午这段深情喊话,回荡在武汉汉西路的街头得知浙江第一批援鄂医疗队返程的消息在医疗队驻地酒店旁的居民自发喊楼向浙江医护人员们致敬在武汉,这样的暖心瞬间还有很多.
随着武汉疫情形势好转
这些浙江援鄂医疗队的英雄们即将踏上返回的路程回首在武汉的这段岁月每一位凯旋的英雄都藏着一段值得铭记的抗“疫”故事快来听听英雄们都说了啥?
01、武汉将是我毕生的牵挂和留恋
吴晓虹:浙大邵逸夫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邵逸夫医院医疗队队长,被授予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在休舱的这一天,吴晓虹还在线上和她的几位研究生进行预答辩。“终于要回来了,我们全体上下都很兴奋。我们圆满完成了任务,交出了一份至少有九十分以上的答卷,医疗队一共管理了300多位病人,其中康复出院260例,这是一个很好的成绩。”吴晓虹轻松的语气中透露着那份自豪。
虽然即将启程离开武汉,吴晓虹的心里有太多的留恋和牵挂,尤其是那些病人。她最牵挂的是那位曾经极度绝望的徐阿姨。徐阿姨的爱人因患新冠肺炎去世,她本人也被确诊新冠肺炎,送到医院的时候,病情严重,更让人担心的是她的精神状态,几乎没有活下去的勇气,拒绝与任何人交流。
吴晓虹和队员们对她一遍遍耐心地进行心理开导,鼓励她要替爱人好好活下去。有一天,病情稍微好转的徐阿姨朝吴晓虹深深地鞠了一躬,感谢这道照亮她生命的微光。在场的所有人无不动容,吴晓虹的眼泪模糊了护目镜,她走到徐阿姨面前,忍不住拥抱了她。
前几天,徐阿姨出院了,特地来和吴晓虹告别,邀请大家下次来武汉尝尝武昌鲜美的鱼。吴晓虹担心她回家睹物思人,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委婉地告知一些解决途径,并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让徐阿姨想念她的时候,打电话联系。
吴晓虹说此生无悔入武汉驰援,这里有太多的故事让她毕生难忘。武汉人民非常伟大,他们的坚强、乐观、豁达和韧性,也是中国人民的一个缩影。休舱这天大家拍集体照的时候,都不由自主地唱起了国歌和《我和我的祖国》,唱着唱着竟不知不觉泪湿了眼眶。在这抗“疫”一线,每一个人深刻体会到了国歌当中蕴含的力量。
02、武汉是一座英雄城市
陈城洋:浙大二院ICU主治医生
两个月前,送浙江首批援鄂医护出征现场,陈城洋最放心不下的是家里的孩子。今天回家这一刻,想念杭州的美食、西湖的风光、家人的温情,但更想带孩子去海边看看,陪他完成“小心愿”。
他说,“回杭州后一定要找机会去海边看看,这几天视频通话孩子说了好几次。当然,离开奋战了这么久的城市,也会不舍。驻地附近的居民这几天都会在窗户边插上红旗,高喊谢谢浙江队,我们会记住你们一辈子,很感动。武汉是一座英雄城市,多年以后我一定会想起今天的我曾为它战斗!”
03、那天的凌晨四点最难忘
王俊: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的樱花已经盛开,我们的抗疫也终于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支援即将结束,依依惜别之际回望这50多个日日夜夜,许多画面历历在目,感慨万千。
诸多画面中最难忘的应该是有一天大概凌晨4点时,睡梦中的我被电话声惊醒,被告知有患者呼吸衰竭突然加重,而值班医生经验不足,需要帮助。我挂了电话后立即穿衣服赶往医院,原本20分钟的路程我10分钟跑到了,洗手、戴口罩、穿防护服、戴护目镜,平时按照步骤一丝不苟进行的流程都用最快时间完成。
所幸冲进病房后患者的呼吸靠简易呼吸球囊勉强维持着,抓紧时间穿戴好防护面屏穿好隔离衣,将患者体位摆好,却发现插管所需喉镜没有配套的喉镜片。该患者本身就气道分泌物多,没有喉镜片镜头的视野就容易模糊,最后几乎相当于盲插将操作完成,插管完成后医生护士都长长吁了口气,维持患者呼吸这么久的确不容易。
脱完防护服发现内衣已经湿了又干了,回酒店的时候天还没亮,除了成功为患者插管的喜悦还有后怕。匆匆忙忙穿防护装备,甚至连密闭与否都没人帮忙检查,更别说是进行危险的气管插管操作,感染风险极大。医院内外就像两个不同的世界,每一次进入都是谨慎小心,像这样风风火火赶到病房帮忙应该很少发生,但为了患者我甘愿冒险。
这次援鄂经历让我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强大,那种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抗疫情的决心每一天都能感受到,刻骨铭心!随着对武汉了解的加深,也越来越能感受到武汉人民的坚强勇敢不屈不挠,武汉不愧是英雄的城市!春暖花开,疫情在一天天好起来,城市也逐渐恢复生气,胜利可期!
04、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陈岳亮:浙大邵逸夫医院监护室副主任医师
从刚来武汉普爱医院的隔离病房上班时小心翼翼地穿防护服进舱,到后来的轻车熟路开展一系列工作,陈岳亮说,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了。回忆刚接管病区的时候,疫情形势严峻,大家面临巨大的压力,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切都向好的趋势发展,也给了大家很多信心。在这里,共产党员亮身份是陈岳亮最大的感受。
他说,虽然接管的是普通病区,但是重病人也有一定的比例。有时候重病人要去做CT检查,作为党员,他都亲自陪同护送,协助工作人员把病人抬上检查床。因为穿着防护服,每次用力后,汗流浃背,缺氧得厉害。但是看着病人顺利完成检查,平安回来,满脸感恩之情,他说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让陈岳亮感触最深的是,病区里一些非常焦虑恐惧的病人,经过他们耐心的心理疏导后,逐渐恢复平静配合治疗。出院时,这些病人总是拉着医护人员的手,感谢他们不远千里驰援武汉,依依不舍地离开。
看着疫情的形势一天天好转,陈岳亮动容地说,“作为一名党员,我特别感动的是,在党的领导下,举国上下抗击疫情,才有了今天这么好的一个局面,这是全国人民迸发出的磅礴力量。”
归期已近,陈岳亮说回去以后很想自由地呼吸一下杭州的新鲜空气,看一看太子湾的郁金香花,感受一下久违的亲情团聚。想尽快回到ICU的大家庭,然后吃一顿邵医大食堂的东坡肉。
05、我们见证了武汉疫情的完整曲线
沈枫锋:浙大邵逸夫医院感染科主管护师
“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见证了武汉疫情的完整曲线。记得初到武汉时,看到病房里住满了危重患者,内心惶恐不安。那时的我每天早上5点便惊醒,庆幸大家都坚持了下来,终于迎来了春暖花开,等来了武汉新增病例为零。”沈枫锋雀跃地说道。
她说那天拍完集体照回到酒店楼下,看到周边楼房窗口都挂着国旗,当他们经过时,武汉市民纷纷在窗口高喊谢谢!她当时听得热泪盈眶,“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如今离别的钟声即将敲响,她即将回到久违的故乡。枫锋说除了激动,更多的是不舍。两个月的相处,大家早已在武汉种下了革命情谊的种子。希望来年三月,有机会带上家人来武汉,看着黄鹤楼和武大的樱花,她要告诉儿子,这是妈妈用生命战斗过的地方。
除了这些心里话,也有支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有感而发,写了首小诗,以纪念这段难忘的抗“疫“岁月。
“天佑”武汉
作者:蔡菁
浙大二院脑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武汉天佑医院ICU主任
孤独的航班
寂静的机场
一百四十九名浙江的白衣战士
逆行武汉
有人赞叹他们的勇气
有人祈祷他们的平安
有人为他们摇旗呐喊
有人为他们扬起远行的风帆
人们总是会问
你们为什么来武汉
人们总是会想
你们为什么选择艰难
人们总是担忧
前行的险滩 难闯的龙潭
人们总是畏惧
病毒的肆虐 孤城的黯然
我们白衣上隐约还沾着血迹
我们内心还有无法停息的波澜
我们 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坚强
我们 也不会一路前行,了无牵绊
我们 更不会豪言壮语,慷慨激昂
我们也会畏惧 也会心有感伤
我们也会犹豫 也会左右顾盼
我们也会落泪 也会思绪纷繁
父母眼中总有支持的毅然和隐藏的不安
爱人怀抱里总有难舍的爱意和离别的感伤
孩子稚嫩的童声里总是有自豪的骄傲
以及毫不掩饰的“阻拦”
同事们温暖的双手告诉你 他们的担当
背负沉重的行囊里
还有单位以及家乡人 关爱的芬芳
我们只是一群普通的人
为朋友传递自己的力量
我们也是共饮一江水的中华儿女
去帮助邻里渡过危难
我们也是一群孩子
学着自己的前辈去救死扶伤
我们还是那些倒下同行的后继者
勇敢承担起 前仆的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