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报 杭州一小学四年级全班44个同学,近视的才6人!这不科学啊……


杭州一小学四年级全班44个同学,近视的才6人!这不科学啊……
来源:青年时报 2019年9月3日星期二 来源:时报首席
记者 纪含羽 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
开学前几天,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中心,不少小学生在父母陪同下补上暑假最后一项作业——视力检查。
眼科中心副主任医师潘飞的诊室里走进一对母子,男孩长得虎头虎脑很是可爱,但厚厚的镜片之后却是一抹黯淡的眼神……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率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高中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并逐年上升,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
这数据,真是令人恐慌。
坐上全班最好位置还能少写作业
这些“优待”没让12岁男孩高兴
小溪(化名),就是一名高度近视患者,才12岁的他近视度数已超800度,再加上近视散光的度数超过1000度。
据小溪妈妈说,这些年小溪的近视度数控制不住地增加。幼儿园大班时已经达到200度,上了小学后的5年里,几乎是每年100多度的增幅。
仔细询问后潘飞了解到,小溪的父母和祖辈并没有近视家族病史,但他非常偏爱阅读,看起书来常常忘我。
高度近视让小溪总是获得“特殊照顾”——坐在全班最好的位置、减少作业的抄写次数,体育活动时老师也告诫其他同学要照顾小溪。
然而,这些“优待”并没有让小溪感到高兴,反倒让他丧失了这个年纪孩子该有的活泼。
经过仔细检查,潘飞确定小溪的眼底的确有高度近视所具有的豹纹状表现,测量眼轴的长度也证实了是超长眼轴的高度近视。
了解到小溪是高度近视联合高度散光,也已在当地佩戴过角膜塑形镜且效果不佳;在进行医学验光后,潘飞为他配了多点近视离焦镜片以减缓近视度数的加深。
潘飞仔细检查小患者的视力。
同时,配了降低眼部压力的眼药水,减轻眼内容物对眼球壁的压力,以缓解眼轴的增长。另外,也再次叮嘱孩子注意平时的用眼姿势和习惯。
医生爸爸“管理”女儿全班视力
建视光学档案鼓励家长做好配合
在眼科中心,潘飞每天都会接触近视小患者,尤其每到寒暑假尾声,诊室里扎堆出现戴眼镜的孩子。
作为一名眼科医生,同时也是小学四年级孩子的父亲,潘飞有些着急。
“其实不仅是在诊室里,平时接女儿上下学时也会看到学校进进出出的孩子戴着眼镜。我能直观地感受到校园里近视孩子有增多的迹象。”
于是,2016年女儿上一年级开始,潘飞就接受班主任老师的提议,把班级里所有同学的视力保护工作“认领”了。
随着新学年开学,潘飞的督导工作又要开始了。
全班44个孩子,视力怎么管?
潘飞列详细“爱眼护眼工作计划”
首先是建立全班所有孩子的视光学档案,对每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进行全程跟踪,通过每学期两次在校和每个月在家视力检查,及时发现视力波动情况。
此外,老师和家长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监测后,做好不良检出率、新发病率等指标统计,
对有视力下降趋势和轻度近视的学生进行分档管理,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防治近视”措施。
潘飞还建议,班级可以充分通过班级会议、家长会、黑板报、微信群等形式进行宣传,同时配合发放爱眼科普手册、开展爱眼护眼讲座等多个方式。
另外,开展养成良好用眼卫生习惯教育、规范眼保健操、提高教室照明光环境质量,都是“工作计划”的范畴。
如今,全班44个同学中近视人数6人,其中有2名同学是在刚进入一年级时就已有近视。
在潘飞的建议下,这些孩子经过正规的验光检查并佩戴角膜塑形镜,近年来没有明显度数加深。
潘飞有个“小目标”:在余下的小学阶段争取不再新增近视人数,让班级率先成为“近视防控”示范班。
【特别提醒】
小孩子如何预防近视
年初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温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附属眼视光医院遗传眼病专科主任金子兵满心焦虑。
“浙江省平均每10个孩子就有6个以上是近视,是名副其实的近视高发省份。”
如何有效预防小孩子近视呢?家长们仔细看看医生的建议——
①近距离看书、做作业30~40分钟,远眺10分钟,让眼睛充分放松。即间断性地用眼。
②非学习目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
③每天参加户外运动(接触自然光,有阳光照射)1小时,多放风筝,多打乒乓球等。
④保证睡眠:小学生每天10小时以上睡眠,初中生每天9小时以上睡眠。
⑤弹钢琴会导致近视加深,近视的孩子尽量不要选择弹琴。
⑥定期视力检测,必要时行医学验光检查,建立完善的屈光发育档案。
⑦青春发育期是孩子长个儿的时候,也是近视度数长得最快的时候,家长要随时观测,长个儿时视力复查频率应3个月一次。
⑧台灯使用:(1)色温4000K左右;(2)光源稳定无频闪;(3)面光源,增加光的均匀度,减少眩光;(4)高的显色指数(Ra) ;(5)无蓝光危害;(6)台灯放置书桌左上角45度,能全部照明课本。
⑨使用可调整高度的学习桌椅。用护眼台灯,加开房间灯,给予适当的房间照明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