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健康报:世界血栓日:孕产妇易发生血栓


世界血栓日:孕产妇易发生血栓
□本报记者 郭丽丽
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
来源:生活与健康报 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 A2版 生活万象
本报讯 10月13日是第二个世界血栓日。血栓一旦形成,造成栓塞,可能是致命的。而孕产妇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往往更容易形成血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日前接诊了一位产妇,因坐月子不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专家提醒,应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坐月子好吃不动 左下肢肿起来
十月怀胎,小姚顺利分娩了一个大胖娃娃。为犒劳妻子辛苦的怀胎分娩,丈夫对她照顾有加,任何事情都自己包揽了。
家中老人说,生完孩子后最好躺床上坐月子,小姚就乖乖听话卧床,每天三餐更是大鱼大肉来补充营养,以便有充足的奶水。出院后,家人还特地找了一家月子医院,让小姚去休养了一段时间。
没想到,刚住进月子医院没两天,小姚的左下肢开始变粗,而且觉得很胀很难受。后来做了超声才发现左下肢深静脉形成了血栓,堵塞了血管,血液无法顺利流回心脏,导致下肢越来越肿胀。
家人赶忙把小姚送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急诊,接诊的是血管外科的朱越锋副主任医师。朱医生给小姚做了超声和血液化验,最后诊断是深静脉血栓形成。
朱医师告诉小姚和家人,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疾病,尤其在血栓刚刚形成没有完全和血管壁机化粘连时候,很容易脱落造成肺栓塞,甚至有生命危险。
小姚为什么会发生深静脉血栓?原来,她坐月子长时间没有下床,而且高脂饮食,血液也处于高凝状态,于是就形成了血栓。
幸好发现及时,并得到了正确的处理。小姚肿胀的左下肢逐渐好转并安全出院了。
日常生活别长时间不动
德国病理学家Rudolf Virchow首次提出了“血栓形成”这一概念,并为促进医学界对血栓的认识和理解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为纪念他在血栓领域的贡献,同时提升公众对于血栓性疾病严重性的认识,进一步降低血栓性疾病的危害,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于2014年3月向全世界宣布,将每年的10月13日定为“世界血栓日”,以号召世界各地组织和团体,共同面对血栓形成这一沉默的杀手。
朱医师介绍,静脉血栓的好发有三个要素:血管损伤、血液高凝、血流瘀滞。如果这三个因素都具备的话,静脉血栓形成就不可避免。
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可以导致静脉瘀滞状态。例如,长时间坐着上网,打游戏,搓麻将。还有我们长途旅行坐飞机时候,狭窄的座位很容易导致静脉瘀滞。
“妇女怀孕期间由于腹腔内压力增加,还有胎儿直接压迫下腔静脉导致血流瘀滞,怀孕期间血脂变化导致高凝状态。有些妇女喜欢长期服用避孕药,也可以导致血液高凝状态。所以,怀孕期间坐月子的传统不可取。”
如何避免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呢?对于孕妇来说,应该合适膳食,适量运动,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于老人来说,本身血液就比较高凝,更加需要避免长时间的看电视和搓麻将。适当强度的运动可以促进静脉回流避免血流瘀滞。长途旅行的时候一定要动动踝关节,促进小腿静脉回流。
如果有以上的危险因素,一旦出现肢体肿胀疼痛,一定记得去医院看看血管外科排除一下是否有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并正确治疗可以把血栓的危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