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网:浙江吸烟人群达千万 杭城戒烟门诊目前仅四五家


浙江吸烟人群达千万 杭城戒烟门诊目前仅四五家
中国日报网浙江频道讯(郑舜 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今年的5月31日是第28个世界无烟日。2013年浙江省在45个监测点对13408名对15-69岁城乡居民进行了烟草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浙江省15-69岁人群吸烟率为29.59%,估算约有1289.65万成人吸烟者。
2009年到2010年是杭州的戒烟门诊开得最风生水起的时候,当时在杭州有十余家省、市级医院陆续开出戒烟门诊。5年之后,杭州还保留戒烟门诊的医院仅剩4、5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邵逸夫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吴晓虹指出,烟瘾是一种疾病,戒烟需找医生;而想要增强吸烟人群的戒烟意识,还需全社会一起努力。
烟瘾是一种病
吸烟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多种疾病。浙江省3次死因回顾调查的结果显示: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流行病检查报告结果表明,吸烟者肺癌的发病几率是不吸烟者的11倍。
2013年浙江省15-69岁城乡居民进行的烟草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人群戒烟率为22.56%,选择的主要戒烟方式是“靠自己毅力戒烟”。
“其实烟草成瘾是一种身体和心理上的疾病,并不只是一种习惯。”吴晓虹指出,这是很多吸烟者对烟瘾的一个典型错误认知。“烟草成瘾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抽烟的量会逐渐增加,另一个是,会像毒品那样,成瘾后会不顾一切地想得到它。”
习惯可以靠自己来改,但烟瘾是病就应去看医生。“靠自己戒烟,戒烟时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感会让戒烟者的复吸率增加,成功率不到3%。而在医生的指导帮助下,药物可以让戒烟者更轻松完成戒烟,复吸率也更小。”吴晓虹说。
但 “是药三分毒”的说法,让一些人认为通过药物戒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这也是他们拒绝找医生帮忙戒烟的理由。
对此,吴晓虹解释说,这就像治疗感冒时用药,药物会帮助你更快、更轻松地治愈疾病,能减少疾病带给身体伤害。为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而拒绝用药戒烟,却没有想到继续抽烟对身体的伤害更大。
“其实在成功戒烟病人中,药物治疗能提高成功戒烟率的比重仅占20%-30%,个人的戒烟意愿占到60%-70%,医生提供的心理疏导占10%左右。”吴晓虹指出,病人的主动性是戒烟的关键。
杭州市的戒烟门诊仅剩4、5家
2009年到2010年是杭州的戒烟门诊开得最风生水起的时候,当时在杭州有十余家省、市级医院陆续开出戒烟门诊。但与此同时,戒烟门诊自开设以来,一直遭遇着门可罗雀的尴尬,5年之后,杭州还保留戒烟门诊的医院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邵逸夫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4、5家。
邵逸夫医院是浙江省首家开出戒烟联合门诊的医院,在如今单独开设戒烟门诊寥寥无几的大环境中,它选择依然坚持着。
邵逸夫医院的戒烟联合门诊一直保持着平均每个月接诊6-7位戒烟者,而接诊一位戒烟者需要45分钟到一小时,在其他门诊中一小时可以接诊十多位患者。吴晓虹告诉本网,医院开设戒烟门诊可以说是在做一个公益项目,为的是社会效益。
吴晓虹介绍,邵逸夫医院还在坚持做戒烟联合门诊。因为邵逸夫医院的戒烟联合门诊开设时间长,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做过‘5日戒烟班’等多个戒烟项目。
“同时,我们认为戒烟门诊需要多科联合,需进行动机干预加上药物治疗及随访,有时还需精神卫生科和营养科医生的联合治疗,我们会继续开设戒烟联合门诊。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戒烟门诊在减少,如果我们也不开了,一些有需求的病人会无处就医。”
增强戒烟意识需全社会一起努力
在吴晓虹看来,想要增强吸烟人群的戒烟意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形成一个倡导戒烟的环境。
“例如可以通过加大对公共场所吸烟的管控,扩大无烟的范围,加大公共场所抽烟处罚力度、增加违法成本,来增强吸烟者的戒烟意识。”
这一方法国内已有多个城市在实践了,杭州就是其中之一。2015年是《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的第五年,《条例》明确列出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对违规者可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根据杭州市疾控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自《条例》实施以来,杭州市成年人的吸烟率在逐年下降,已由2011年的24.4%下降到2014年的20.5%。
“主动来医院戒烟门诊戒烟的人群,有知识水平较高这一特点。他们对吸烟的危害认知到位,戒烟想法也较成熟。”吴晓虹建议,可以从国家层面推动吸烟损害健康的宣传,可在烟盒上印图文并茂的警告,或者提高烟草价格,来增加人们的戒烟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