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听,幸福在敲门!一个听力检查医生的日记


听,幸福在敲门!一个听力检查医生的日记
浙江在线健康网03月02日讯 (记者 郑名智 通讯员 周素琴)听,风声、雨声、流水、鸟鸣……世界的声音多美妙!然而,一些人却患有听力障碍,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中。让这些患者提高听觉、恢复听力就是医生们的职责。蔡艺是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一名医生,她的日记中记载了满满的温馨故事。
一年后,先天性听力缺损的小诺诺听到了欢歌笑语
工作中接触很多听力障碍的患者,有些治疗周期长,复查次数多。我们医生更像是患者的老朋友一样,看着他们的成长,见证着一家人的幸福。
诺诺,一个先天性听力缺损的宝宝,在舟山42天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当天,她的父母心急火燎地辗转来邵逸夫医院复诊。记得襁褓中的诺诺圆溜溜的眼睛,对突如其来的巨响毫无眨眼反射,父母紧张哀愁的目光追随着我的一举一动。检查结果令人担忧,还是没有通过,我们建议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或许有变化。
不久后的一个清早,我远远看到诊室走廊尽头坐着个人,背着大包,抱着一团,原来是诺诺和她爸爸,诺诺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睁着。我不知道一个男人带着几个月的宝宝从舟山渡船转车的艰辛,我只看到他粗壮的双手、黝黑的皮肤紧紧搂着孩子,他说一个人带着孩子来可以省点路费……
检查的最终结果让我难以启齿。孩子的听力损失超过100分贝,听,对小诺诺来说,是一种奢望。我无法忘记一个大男人在我面前,重重将头埋入孩子胸口,宽阔的肩膀上下颤动,无法言喻的苦涩一圈圈漾开在我的心里,“也许,还有希望,给我们一点时间。”
因为,我发现诺诺的脑干诱发电位上一点点跃动的波形,她或许还有一丝微弱的听力。我冷静下来,“要不先试试最大功率的助听器,即使没有效果还有植入人工耳蜗的手术机会。”
诺诺佩戴助听器以后,渐渐对刺激的声音有所反应,我们帮着联系聋儿康复中心的老师,接受专业语训。诺诺妈妈也来杭州全程陪同,白天听语训课,晚上自己在出租房里教。大家的努力没有白费,1年后,诺诺的听说能力突飞猛进,顺利回到当地语训机构。到诺诺上正常小学的那天,他们搬了新家,欢歌笑语充满了房间。
和孩子一起学语的胡哥
还有一位印象深刻的患者是胡哥,浓眉大眼,双手细长白净,写字速度极快。属于药物性耳聋,两三岁后渐渐不会说话了,聋哑学校毕业后,胡哥开了一家文印社,聪明勤快的他娶了一位健康漂亮的老婆。但他一直有个心愿,听到声音,记忆中的敲门声太遥远太模糊。
通过医院一系列的听力测试,胡哥顺利成为我们科第一位成人植入人工耳蜗的患者。记得人工耳蜗术后开机的那天,我们试着“梆梆梆”的敲门声,惊得他一跳一跳的,眼睛一闭一闭的。定期复查时,他写字告诉我,老婆怀孕了,他要和肚子里的宝宝一同成长一同讲话。时光荏苒,孩子从牙牙学语到背诗唱儿歌,他拼命养家赚钱,逐渐尝试着蹦出几个简单的词。
一天下午,他突然造访,伊哩哇啦说着他心里明白的语言,再加上飞速手写的文字,我欣喜地知道,他听清了孩子的欢呼、妻子的笑声。
这么多年,我觉得和他们更像是一家人,面对疾病,我们是战线上的盟友;面对生活,他们更勇敢更执着。我们一起面对,一起倾听,幸福在敲门!
窗体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