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从剖腹产的刀疤进入,端掉病变的椎间盘


中国人门诊发病率第二高的是下腰痛,本期名医馆“孔中窥术”介绍一台经典手术
从剖腹产的刀疤进入,端掉病变的椎间盘
本报记者 章咪佳
来源:钱江晚报 2015年2月2日 星期一 A09版 科教生命
除了感冒这个最普遍的疾病,中国人门诊发病率第二高的疾病是什么?
可能很多朋友不一定能说得准,门诊的第二大疾病,是下腰痛。
据了解,85%的中国人都有下腰痛的病史,这其中,90%的病人可以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疼痛,但有5%情况严重的病人,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来改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从2004年开始成立了下腰痛诊疗中心,专门研究治疗下腰痛的诊疗、手术方案。
浙江名医馆第七期《孔中窥术》,我们将为大家介绍邵逸夫医院骨科主任范顺武医生主刀的一台经典创新手术: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
手术视频将在本周三浙江名医馆微信上线,大家可以点击微信底部菜单“功能服务”,进入“视频点播”观看。
病例
反复腰疼、下肢麻木多年
40多岁的乔芸(化名),反复腰疼、下肢麻木多年,曾经做过微创射频消融手术,无明显效果。磁共振显示:她的腰椎5段和骶骨1段间椎间盘凸出明显。
她的这种腰痛,其实有两方面原因,有腰椎间盘病变产生的疼痛,也有腰椎间盘的突出,压迫了后方神经造成的疼痛。
手术方案是,要拿掉病变的腰椎间盘;同时,切除后方椎间盘突出的部分,缓解神经痛。
手术过程和看点
避免“腰肌吃刀子,术后痛十年”
1、从前腹部进入椎间盘。乔芸曾经做过剖腹产手术,范顺武就利用这道刀疤,从前腹部切一个6厘米的口子。
看点:这个手术传统的做法,是从背后两块腰肌中间部分切口,刀子进去之后,要把腰肌的肌肉全部剥离之后,才能暴露骨头,再去除一些骨质之后,通过神经密布的椎管,再进入椎间盘进行操作。
腰肌剥离会有什么问题呢?
大排吃过伐?人的腰肌,就是大排,因为经常运动,肉质非常筋健。这两块肌肉一旦经过这样的刀伤,上面的神经很容易被损伤,影响以后的腰肌功能。有的患者术后会产生肌肉源性疼痛,会肌萎缩,导致腰肌无力;有的患者,腰肌上吃过一刀子,术后十多年都在承受慢性疼痛。
范顺武做椎间盘去除手术,利用病人原有的刀疤,进入肌肉和内脏之间的夹层,不再需要剥离肌肉。
就像去西装里面的毛衣口袋拿东西,并不需要把西装脱了,解开一个口子,手伸进夹层,就可以取。
手术器械沿着腹膜外走,把挡住骨头的内脏推到一边,这个过程中虽然也会碰到腹肌,但是腹部肌肉比腰肌要Q弹许多,好比一个是橡皮糖,一个是硬糖。
2、安放拉钩装置。接下来医生会放一个“SynFrame”拉钩系统,这个装置可以撑开切口,扩大视野。
看点:刚才说了,腹肌弹性好,整块肌肉被牵开,都不会太影响肌肉的功能。
3、切椎间盘。
看点:椎间盘就像一个肉包。外面是比较有弹性的纤维环,里面是髓核。
切椎间盘的时候,先在“包子皮”上开个口子,然后把里头病变的髓核全刮出来。最后把整个椎间盘连同压迫神经的部分一起都拿掉,以免它影响脊椎上的神经,继续产生疼痛。
这个手术的另一优点是在切除椎间盘时,不需经过布满神经组织的椎管,可明显减低手术损害神经引起下肢瘫痪的风险。
4、安装融合器。这个椎间盘连接着上方的腰骨5和下方的骶骨1,它被取走后,医生要放一个相当于垫圈的融合器到它的位置上,往上、下,各打两个钉子。
手术大约1.5个小时,因为前路进入,所以基本不会触及到血管,总的出血量不超过50毫升。病人术后1天就可以下地。
医生名片
范顺武
医学博士,骨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主任,邵逸夫医院下腰痛诊治中心主任。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委,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中华骨科杂志》、《中国骨伤》编委,2012年中国医师行业最高奖“中国医师奖”获得者,首届浙江大学好医师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