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纷纷推出移动医疗让看病更加方便


医院纷纷推出移动医疗让看病更加方便
记者体验:App、微信、支付宝哪个更靠谱
时报记者 郑琪 毛晨怡 纪含羽 通讯员 詹雅 王蕊 张颖颖 王家铃 周素琴
文 制图 唐玮洁
时报讯 如果现在挂号,你还是要起早去医院,那你就OUT了!随着移动医疗的出现,你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在手机端挂号了。
随着上个月底支付宝推出“未来医院”,移动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方便患者,省市级各大医院纷纷推出移动终端的医疗应用,终端包括微博、微信、App甚至是支付宝等等。
移动医疗真的方便吗?它们各有什么特色?昨日,记者对各大移动医疗终端体验。
【手机App】
体验:智能导诊功能真牛
目前,我省各大公立医院中,通过手机App提供“掌上医院”服务的有:浙大一院的“掌上浙一”、浙医二院的“掌上浙二”、邵逸夫医院的“掌上邵医”、杭州市中医院的“掌上市中”等。这些App服务于患者就诊全过程。患者就医前,可通过软件实现智能分诊、实时挂号;通过定位导航找到医院,再循着楼层导航找到科室;做完检查后,还可用手机查询检查报告;日常生活中,还能达到点对点的慢病管理、疾病知识科普。
昨日,记者体验“掌上浙一”,发现除常见的挂号、读取检查报告外,还有一项很牛的贴心功能:智能导诊功能。
如果患者肚子痛,输入症状后,系统会列出具体疼痛部位让你选择;接下来让你选择生活习惯,比如是否大量饮酒等;经过多个条目选择后,最终列出可能引起肚子痛的疾病,并推荐对应科室。该系统能避免患者盲目挂号。
●专家说法
它相当于一个私人医生
App医疗应用是否受欢迎?“掌上浙一”创始人、留美医学博士尉建锋介绍,“掌上浙一”是2012年8月30日发布,国内首创。上线两年装机量达28万,注册用户95000人,每天活跃用户有6000人左右。
“使用这样一个手机App,你会发现移动医疗还能够有效为家庭、个人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如为个人提供监测检查、健康信息管理、医疗急救、饮食指导、作息指导、运动指导等,相当于一个私人医生。”
【微信】
体验:除了服务 更强化健康教育
微信公共账号,已是很多医院便民就诊的新平台。据了解,浙大一院、邵逸夫医院、市一医院在内的11家省、市级公立医院都已开通微信公共账号。邵逸夫医院和市一医院更是率先利用微信公共账号提供在线预约诊疗、查询检查报告等就医服务。
昨天,记者体验了医院的官微。相比App,微信的服务也不赖。如市一医院的微信信息查询,包含B超排队、胃镜排队、检验状态等服务内容。预约挂号栏中除了可以预约挂号外,还有门诊指南和检查指南等有用信息。
此外,微信比App更强调健康知识的普及。很多医院官微昨天都在公布最新的医疗资讯。
●专家说法
微信服务还有待加强
很多医院官微,都具有预约挂号和检查报告查询功能。
关注“邵逸夫医院”后,弹出第一条信息是医院微官网。点击进入界面后,最引人注目的是“预约挂号”和“报告查询”。不过尝试点击后,记者发现还没有更进一步的服务。
“微信后台正在不断完善。”邵逸夫医院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说。
“相比App,微信更受欢迎。所以,我们正在全力打造微信平台。”负责市一医院微信运行的工作人员说,“我们在微信已推出少部分号源,但仅局限于普通号。检查报告方面,也可以告知患者何时取件。微信诊疗已是大势所趋,随着政策和技术进步,这项服务以后会更加精细到位。”
【支付宝】
体验:连付费也解决了
上月底,支付宝公布“未来医院”计划。目前,上线的医院只有2家,而浙江省只有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温医一院)一家。但支付宝方面透露,正在与杭州地区三家以上的三甲医院洽谈中。
昨日,记者体验未来医院的看病新方式。
首先,打开支付宝钱包,在下方四个选项栏中选择“服务”。点击“服务”窗口的右上方的“添加”,再搜索相关医院,进行添加。
随后,进入医院界面,将医院的就诊卡(市民卡、医保卡也可)与支付宝账号进行绑定。
第三步,预约挂号,选择科室、医生和时间,预约成功后,短信通知就诊时间和地点。
第四步,就诊当天若需进行检查,患者可以通过支付宝支付费用。
●专家说法
目前仅针对自费群体
记者在体验过程中发现,绑定就诊卡怎么都完不成,填身份证号显示“找不到该身份证开通预存并相关联的就诊卡信息”,记者此前也并未在温医一院留下过信息,因而该医院无法获取记者的相关信息。
此外,界面反应速度略微迟缓。在点击“预约”后,画面要过很久才会跳转,若是在医院里进行支付,只有2G网络的患者估计要抓狂了。
另外,支付宝相关人员表示,目前“未来医院”只针对全自费的患者,医保结算的功能还在洽谈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