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NEWS
新闻资讯

规培新招:垂直分层门诊培训

2014-04-16 4639

全科规范化培训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理论、临床技能及社区实践。大多数培训基地的全科理论是在医学院校完成,教学全科理论的老师大多是预防医学的教授,就理论讲理论;临床技能培训由各大综合性医院完成,带教老师是专科医师,缺乏全科专业引导;社区实践时,社区教师缺乏教学经验。而培训的三阶段被人为分割为三部分,缺乏统一性、系统性、连续性。

  这一现象,强化了学员对专科优势的理解、形成的是专科思维,缺失了全科的专业特点和基本技能。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我医院于1999年开始进行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逐步形成适合学科特点的、以门诊教学为主的、垂直分层培训模式。

  门诊能提供大量病例

  全科医学以提供基本医疗为主,全科医师是基本医疗的实施者。它提供的医疗服务大部分发生在社区或医院门诊。医学生经过全科住院医师培训后独立行医,更多面对的将是门诊患者。

  掌握在短短的接诊时间内进行快速的病史询问,并开展鉴别诊断,继而给出恰当的处理方案,这种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门诊实践才能获得。因此,对于全科医生的培养,门诊教学尤其重要。

  培养全科医师门诊的接诊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处理应对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需要通过门诊带教老师的示范、指点、教导,学生的反复实践、再改进、再提高,从中累积经验,达到独立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成为真正全面的、高质量的、高素养的全科医师人才。另一方面,门诊医疗更能体现全科医学全程的、连续性医疗的特点和需要。

  垂直分层咋操作

  我们基于全科专业住院医师培训中门诊教学的重要性,针对上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经过多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垂直分层的门诊教学模式。

  垂直带教  由全科专业的带教老师带领住院医师一起,在本院及社区每周固定时间进行门诊实践,每周保证2个~3个半天,让住院医师在培训的一开始就接触门诊及社区患者,同时又保证了教学的质量。因此住院医师的门诊实践可以贯穿整个3年的培训过程中。

  分层教学  对于3年制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不同的年级在门诊带教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一年级住院医师因为刚刚接触到临床,我们主要偏重于基本功训练,如病史询问要详细、注意阴性症状的询问、体格检查要全面正确等。每个一年级住院医师看过的患者,带教老师都会重新看一次,以保证医疗质量;二年级的住院医师掌握了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的能力,培训的侧重点则放到诊断的正确性及鉴别诊断思路训练上;对于三年级的住院医师,基本上应该能独立处理患者,要求接诊的门诊患者数也相应增加,主要把关的重点放在诊断及处理正确性方面。

  有优势也需政策支持

  垂直、分层门诊带教模式的优点在于:有全科专业的师资全程带教,将全科医学理论、临床实践与社区患者相结合,既保证了培训的质量,又坚持了全科的专业特点,真正体现连续性医疗。同时使住院医师尽早接触门诊及社区患者,了解综合性医院门诊与社区患者的病种和能借助的医疗手段的不同,熟悉社区的工作环境及病人特点,将来能成为真正适用于社区基层的全科医师。

  但是垂直、分层的门诊教学模式对培训基地、带教师资、投入时间等要求都比较高,目前大多数全科培训基地还没有建立全科医学科,培训基地师资由专科医师承担,展现给学员的是专科的优势及强势,难以体现全科的专业特点。在当前的医疗体制下,综合性医院与社区是不同的医疗机构,因此需要有政府配套的政策、措施及医院、社区的领导来支持门诊带教工作,以保证带教师资足够的积极性。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开展中应看到门诊教学的重要性,并且让住院医师从培训的第一天就开始训练独立接诊门诊患者,不断提高其门诊实践的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本报记者俞  欣整理)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