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倒时保护好头颈腰


冰冻天出门老人易摔倒
出门穿双防滑鞋 摔倒时保护好头颈腰
见习记者 郭丽丽 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
本报讯 据外媒1月6日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因滑雪受伤骨盆骨折,需要至少卧床三周,近期的访问计划也已被取消了。此前,德国籍车手舒马赫也在滑雪时意外撞上了一块岩石,导致头部遭遇重创。到了冬季,尤其是雪天,除了运动爱好者因滑雪、滑冰不慎摔伤外,平常人们也极易因道路湿滑跌倒摔伤。其中,老年人更容易摔伤。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赵凤东主任医师表示,老年人运动机能减退,协调性较差,本身就易跌倒。再加上冬季路面湿滑,增加了摔伤的几率。他建议,雨雪天气,老年人能不出门,尽量不要出门。
越老越容易摔倒
据美国“摔倒与平衡研究组”网站的统计,随着年龄的增长,摔倒的几率也逐渐增加。65岁以上人群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一年中会发生一次以上的摔倒。到80岁,摔倒发生率则接近40%。研究的相关人群中,22%-60%的老人因摔倒受伤,10%-15%的老人会发生严重损伤,0.2%-1.5%的老人导致髋关节骨折,严重的情况还可能危及生命。
“就像运动员竞技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一样,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反应能力也会越老越差。”赵凤东说,65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传导神经和中枢整合能力明显降低,中枢控制能力下降,平衡失调,就容易摔倒。而老年人视力也在逐渐减弱,视敏度和立体影像知觉的退化,成倍增加了老年人摔倒的风险。
随着老年人听觉、触觉及前庭感觉等功能的减退,使得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量减少,影响大脑的分析和判断,从而影响机体平衡,导致摔倒。
而所谓“人老腿先老”,下肢肌肉力量下降,导致了关节功能减退。“下肢虚弱在老年人中非常普遍,也是摔倒的常见原因。”赵凤东说,有些老人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服用药物,有时会带来眩晕等病症,这也是摔倒原因之一。
摔倒时姿势不同损伤部位也不同
摔倒时的姿势不同,损伤的部位也就不尽相同了。赵凤东介绍,如果是向前扑倒,上肢先触地,则易于损伤上肢,尤其是桡骨远端;如果是额头先触地,则易于损伤颅脑和颈椎,严重会引起脑出血、颈椎骨折、脊髓损伤等。
如果侧滑,髋部先着地,则易于发生髋关节周围骨折或骨盆骨折,如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而后者更易于发生于更高龄的老人,被认为是人生的最后一次创伤,说明其影响较大,预后较差;当然,有时候也会伤及踝关节,导致踝关节骨折。
如果是后仰摔倒,臀部先着地的话,髋部骨折,骨盆骨折或腰椎骨折较常见,手先着地的话,上肢骨折也较可能;如果后脑着地,则除外颅脑损伤,也会伤及颈椎。
摔倒瞬间先保护好头颈腰
人有旦夕祸福,一个不小心摔了一跤,可能会造成骨折,尤其是对于本来身体机能就不好的老人,后果可能是致命的。
据了解,股骨颈、髋骨和脊柱这三种骨折,对高龄、患各种慢性病的老年人来说,致残率和死亡率的比例都相当高。据研究显示,老年人髋部骨折后,死亡率高达40%,5年的存活率只有20%。
有20%左右的老年人骨折以后,由于原本就有心衰、脑梗等严重疾病,无法手术,只能采取卧床的保守治疗方式。老人一旦采取卧床治疗,很难避免并发症的侵蚀,这些并发症有泌尿系统感染、褥疮、肺炎等。更严重的是,老年人骨折伴发心脑血管病较为普遍,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恶化导致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旦跌倒,尽量不用手腕去支撑地面,否则易造成手腕骨折。”赵凤东表示,摔倒瞬间可以将身体顺势倒地,这样就避免了应力过度集中到一个部位,因冬季棉衣较厚,不易造成大面积损伤。如若向后滑倒,那就要及时缩身或下蹲,用手护住头部,防止摔伤头部。
“急速剧烈滑倒时,要尽量用双臂抱紧头颈部,以固定住颈椎关节,将损伤减少至最低。”赵凤东强调,摔倒时,要保护好脆弱的头、颈、腰。
提醒
老年人摔倒了
别着急去扶
老年人摔倒了,你扶还是不扶?这个问题被广泛讨论。扶,可能被讹诈,甚至还会因为随意移动位置而造成更严重的损害。但不扶,则会被谴责没有道德丧失,还可能延误了病情。那么,老年人摔倒了,到底该怎么处理呢?
赵凤东说,老年人摔倒后,千万别着急去扶,先问清情况再做决定,以免造成更严重的损伤。如果老人意识清楚,要让其安静一会儿,征求意见后再扶;若是脊柱、颈椎等部位出现问题,则不要扶,以免造成进一步的严重损伤。
而若老人出现昏迷不醒的状况,则要先将体位摆正,头偏向一侧,保证呼吸道畅通,或者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如果摔倒者出现眩晕,有可能是心脏病、高血压等问题造成的;若是意识清楚,说明没有脑出血,但也不能盲目地去扶,而是要立即拨打120。
冰冻天尽量不要出门
为了避免摔倒受伤,老年人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赵凤东提醒,雨雪天气,能不出门,尽量不要出门。如若要出门,那么衣着要宽松合适,不要穿拖鞋,最好有家人陪伴或搀扶,或扶拐杖出行。患有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雪后最好不要出门,否则在外出时,应穿合脚的、鞋底有较深防滑纹的防滑鞋。行走时要慢,多踩粗糙路面,绕行光滑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