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NEWS
新闻资讯

你捐建的邵逸夫医院还会继续你的“邵医模式”

2014-01-08 5721


小阿爷,请走好!老家的亲人已为你点上蜡烛

你捐建的邵逸夫医院还会继续你的“邵医模式”

你捐建的无数逸夫楼还会为许多孩子留下回忆

来源:都市快报 201418日星期三 B05:百年邵逸夫·纪念

 

http://hzdaily.hangzhou.com.cn/dskb/media/1/3/2014-01/08/B05/res03_attpic_brief.jpg

 

 

http://hzdaily.hangzhou.com.cn/dskb/media/1/3/2014-01/08/B05/res05_attpic_brief.jpg

  邵才元为邵逸夫守灵

 

http://hzdaily.hangzhou.com.cn/dskb/media/1/3/2014-01/08/B05/res07_attpic_brief.jpg

  199452日,邵逸夫参加邵逸夫医院的开院典礼,图为他参观放射科(院方提供)。

 

 

  记 者 韩宇挺 葛丹娣 胡信昌 缪佳敏

  通讯员 陈蓓燕 王家铃 周素琴

  摄 影 韩宇挺

  邵逸夫在宁波的祖宅里,床、老橱柜、水缸这些摆设仍保留着以前的方位。他的侄孙邵才元已为他设起了灵堂,不少人听说邵逸夫过世的消息,自发前来悼念。对于这位为浙江教育、医疗付出无数心血的慈善家来说,纪念他的最好方式就是,延续他的慈善精神。

  ■亲人与祖宅

  祖宅里设起了灵堂

  侄孙媳妇守了一下午

  7日清晨,得知邵逸夫过世的消息后,邵才元的心里咯噔一下。他向香港打去电话,接电话的是邵逸夫的亲外甥——邵氏公司的办公室主任姜廉清。

  邵才元问了两件事,“小阿爷的丧事怎么安排,我要不要过来;小阿爷生前最喜欢家乡,能否在祖宅给他办一场简单的丧事?”“小阿爷”是邵才元对邵逸夫的称呼,而邵逸夫则一直喊他“铁牛”。

  邵逸夫的祖宅位于镇海庄市勤勇村,门牌号是老邵家3号。7日下午,邵才元立马在祖宅给小阿爷设起了灵堂。邵家留下的八仙桌上,点着白蜡烛,放着几盆水果和糕点,正中间是邵逸夫的遗像。旁边摆着四个花圈。

  邵才元的老伴马玉兰一个下午都守在灵堂,她用锡箔纸亲手叠了不少元宝。她说,邵逸夫每次回家乡祭祖,所需的香烛物件都是她给准备的,“邵先生讲究这些宁波传统的风俗。

  我是81岁的老宁波

  最爱奉化芋艿头

  邵才元的爷爷跟邵逸夫是堂兄弟,从小就听说家里有这么位名人,但第一次亲眼见到他还是1987年的事,那时邵逸夫第一次回宁波。邵逸夫让车子提前停下别往村里开。

  当时的田埂路两旁开满了油菜花,邵逸夫看得很开心。他兴奋地跟旁人说:“金灿灿的多好看!”他穿着一身唐装。“回家要穿中国传统的衣服。”

  有小朋友在路上用普通话喊邵逸夫“爷爷好!”他停下亲了亲他们,用宁波话跟他们说:“我是81岁的老宁波,叫阿爷好(宁波话)。”

  终于回了家的邵逸夫真的很开心,他上一次回家是18岁那年,祖宅重修后,他和母亲在这里办过一场进屋酒……这一别,太久太久。

  去完祖宅,邵才元请“小阿爷”去他家坐一坐,并送上了一碗桂圆汤。邵才元说,桌上海鲜很多,但小阿爷没怎么碰。“他喜欢吃素的,吃了不少清炖的奉化芋艿头和菜蕻干(万年青)。”

  ■邵逸夫医院

  ■逸夫楼

  作为浙商回杭捐建医院 在浙江首创“邵医模式”

  “门诊不输液”、“病房不加床”、“一人一诊室”,这是邵逸夫带给浙江的“邵医模式”。在红会医院等一些医院的新院区建成之前,邵逸夫医院是浙江惟一一家能如此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医院。

  上世纪80年代,邵逸夫作为浙商回到杭州,他与浙江省政府联系,希望在杭捐资1亿元,建立一家采用西方管理理念与运营模式的现代化、国际化公立医院。

  起初,他想把医院建在浙一和浙二之间,但在浙一附近的小营巷里,有着像“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这样的历史遗迹不能改建,他便决定建在庆春路上。

  昨天,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与快报记者聊起邵逸夫。他在昨天上午8点多接到香港打来的电话。得知邵先生去世的消息,他非常悲痛。

  他说:“邵先生建立邵逸夫医院(1989年动工,1994年竣工)后,一直在关注医院的发展,并引以为豪。邵先生牵头将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中心的医疗资源、管理模式引入内地。最初5年里,从院长到各个科室及行政部门的领导都由美方人员担任。”这个阶段帮助邵逸夫医院在管理和医疗品质上达到国际水平很有帮助。“我们医院的牙科、微创之所以这么好,就得益于此。”蔡院长说,“邵先生对邵逸夫医院来说,不仅是个有爱心的慈善家,更是邵逸夫医院的奠基人。”

  他笑起来两眼眯成一条线 有种邻家大伯的感觉

  邵逸夫还特别关心医务人员的生活问题。

  建院初期,医院的员工宿舍非常破旧。“脏、乱、差”是邵逸夫医院门诊护士长顾跃英当初的印象。邵先生得知后,立即拨了一笔专项基金用于改善员工宿舍。改造后的员工宿舍共16层,一梯四户,就在医院里面,房间的水泥地换成了木地板,有了独立的浴室。

  顾护士长是第一批入住集体宿舍的员工之一。“三楼,90方,三室一厅,条件很好呢。”顾护士长笑着说,但更让她惊喜的是,她刚搬进去没多久,邵先生突然来家访了。“我当时手忙脚乱,连水都没给他倒。邵先生看到我的样子,就马上和我聊家常。这一问,我就放松了。以前,在电视报纸上看到他,感觉他不是很好亲近。那天看见他,觉得他很平易近人,完全没有架子。笑起来两眼眯成一条线,特别可爱,有一种邻家大伯的感觉。”

  蔡院长说,为表示对邵逸夫先生哀悼,邵逸夫医院昨天下午在院周会上举行了悼念仪式。医院还可能举行追思会。

  为浙江教育投下2亿多

  受惠学校超过130

  网友“单眼看”是浙江大学06级毕业生。在浙大西溪校区生活的四年里,他的大半学习生活都是在逸夫艺术中心里度过的。“逸夫艺术中心是我们校区主要的教学楼之一,设施比较好,教室也比较大。我们系的毕业晚会就是在楼里的多功能厅举办的,我还在那被选为了校草。”

  这是逸夫楼留给一个浙大学子的回忆,而像这样的教学楼并不只有逸夫艺术中心一座。

  昨天,浙大公布了邵逸夫基金会在浙大捐赠的教育、医疗、艺术等项目。截至2012年,邵逸夫给浙大的捐款总额包括2.1亿港币及400万美元。捐助的建筑除逸夫艺术中心外,还包括邵逸夫科学馆、玉泉校区逸夫体育馆、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逸夫工商楼、逸夫科教楼(不含对邵逸夫医院以及2013年捐赠的、正在建设中的邵逸夫医学研究中心、邵逸夫医疗中心的捐助)。

  从整个浙江看,这一数字更为庞大。截至2012年,邵逸夫基金向浙江各级各类学校捐赠25批次共计26460万港元,受惠学校130余所,其中大学13所(包括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国计量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等),捐赠资金共16700万港元;中小学120余所,捐赠资金共9760万港元。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