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NEWS
新闻资讯

邵逸夫医院疾病认知班开班

2012-06-22 2739


治病未必非得吃药

  本报杭州621日讯

  记者 陈宁 通讯员 王家铃

  如果你久病难愈,你是否还会继续选择苦口的良药,以及各种难以忍受的治疗方式?对于一些功能性胃肠疾病而言,最好的治疗方式未必是上医院。一本日记本,有时能帮助缓解症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戴宁教授这样告诉记者。

  本月,邵逸夫医院胃肠疾病认知和行为干预指导中心正式成立,中心举办的首届疾病认知学习班,吸引了百余位来自各地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戴宁把日记本治疗这一新颖的理念传授给患者。

  在戴宁的门诊中,有30~50%的患者常年受到腹痛、排便不规律的困扰,现代化的胃镜、肠镜等医疗手段却无法追踪到病因,最强效的药物也不能改善症状。这类人患了肠易激综合征,又叫肠功能紊乱。戴宁说,在这些病人中,有人做过不下10次胃镜和肠镜,也有人吃了一屋子的中药,但症状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

  药物无法治愈,是否可以试试别的治疗方式,把患者从药罐子中解救出来?2年前,戴宁为一位患病15年的患者换了一种治疗思路:阻止病人无休止地做胃镜和肠镜,取而代之的是给了她一本日记本。我希望她能把每天吃过的食物一一记录,并比对吃不同食物后的胃肠反应。

  就这样,一本私人健康食谱便在病人手中诞生。病人根据每天的记录,避开刺激肠胃的食物,多吃能让肠胃舒适的食品,10多年的顽疾终于渐渐好转。

  戴宁说,肠易激综合征,顾名思义,就是肠道容易受刺激,患者要避开高糖、高脂类的食物,但是刺激胃肠的食物却因人而异,这也正是患者需要记录日记的原因。

  胃肠的敏感还在于它与人的心情息息相关,心情若是不好,也会出现腹痛和排便异常。所以,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还要尽可能保持身心的愉悦。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