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医院每位病人手腕上都拴着电子条形码


治病先用电子枪扫一下确保不会吃错药开错刀
本报讯 昨天,邵逸夫医院举行了“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JCI评审目标和策略”研讨会。这个研讨会吸引了很多香港、北京、上海等地医院的院长,邵逸夫医院是全国惟一获得JCI认证的公立医院,院长们都是来“取经”的。
JCI认证是什么?它是“国际医院认证联合委员会”的英文缩写,就像我们吃的东西、用的东西有认证一样,医院的治疗、管理、服务质量同样有一套认证体系,JCI就是国际上最高的医疗评审系统。
邵逸夫医院何超院长说,JCI认证也讲“与时俱进”,医院是2004年通过评审的,2008年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把“病人的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就是要保证病人来医院之后,不会开错刀、不会吃错药。
护士每天全面评估病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巴德年表扬邵逸夫医院的护士:医院护士的质量可以说是全国领先,浙江大学医学院如果恢复护理教学,邵逸夫医院就是临床教学点。
邵逸夫医院副院长叶志弘说,“我们的护士每天交接,第一件事情先评估每个病人的情况。”
评估内容有:血压心跳等生命体征、病情的危重程度、活动会不会跌倒、皮肤有没有破损、睡眠好不好等。护士给每一项打分,比如说“睡眠”有10分,如果昨天晚上只睡了6个小时,那评分在6以上,需要医生开有助睡眠的药物,比如“社会支持”,指病人有没有亲人照顾,有儿子女儿还是独居?如果有亲人,护士和亲人仔细说,如果独居,护士写了纸条让病人自己放好。
叶院长说:“我们医院的护士讲自主,看到医生开的药不对,护士提出来。这也能保证病人的安全。”很多刚来的小护士曾被病人骂哭了,“第一次扎不进,病人会说你别紧张,第二次,病人绷着脸不说话,第三次再不行,谁都要发火了。”叶院长说。医院护士现在定期举办各种沙龙,学习专业知识,坐在一起讨论打针怎么打、盐水怎么挂……
每个病人都有自己的条形码
邵逸夫医院住院的病人都有一个专属信息号码,像超市商品的条形码,拴在病人的手腕上。扫描的东西,长得像黑莓手机,屏幕有机子的2/3大,还是触屏的,下面几十个按键,握在手里大概有三两重。一按按钮,射出红光,对着病人的条形码,“嘟”一声,病人的信息就到机子里面去了。
药物也有条形码。病人服药、打针、挂盐水,先扫描病人、再扫描药物,两个信息号码对上了,才行。所以在邵逸夫医院,不会有病人吃错药的情况出现,号码对不上,机子会“嘟嘟嘟”提醒。医院手术室的护士长说:“美国护士工作很机械,他们用的也是这种机子,由机器监督,不用硬生生记住每个病人的情况,出现错误的机会少了。”
这个机子是医院计算机中心引进的,一台要9000多元人民币,整个医院覆盖无线网络来配合这个系统,已经花费了1000多万元,系统叫做无线移动信息系统。
有了这套系统,整个医院变成一个局域网,门诊、检查、手术所有的信息都能在机子上找到,再反映到各个环节。比如说,病人上手术台,病人家属可以在等候区的大屏幕上知道,病人是在做手术准备、在手术台上、还是已经复苏了,不会一直紧张。还有,做CT、B超、核磁共振,也有号码显示,排到第几位,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