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Medical Service
医疗服务

药学部

科室负责人:管燕

科室简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药学部成立于1993年1月9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长为国内知名的集药学服务、科研创新和教学相长于一体的药学中心。在药品管理中,秉持安全用药的理念,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从药品入库到患者用药全流程闭环管理;在药学服务中,国内领先开展多项创新工作,包括门诊不输液、全医嘱审核、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患者用药个性化管理和掌上智慧药师等;在教学科研中,科室建设了2个国家级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和1个省级审方药师培训基地,参与成立浙江大学临床药学研究中心,并与国内外多所医疗机构展开交流与合作。药学部致力于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高效率的药学团队,为医院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目前,科室拥有1名博士后、8名博士、70余名硕士和7名硕士生导师。近年来,学科影响力快速上升,已两次获复旦大学排行榜华东区提名。


技术优势

药学部有完备的药事管理体系,下设药库、审方中心、各调剂部门、质量管理、临床药学等多个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部门,为医院提供药学技术支持并负责全院与药相关的所有事务。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协调药物治疗,医院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管理委员会下设立了多个专业管理小组,如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抗肿瘤药物管理小组、糖皮质激素应用管理小组等,这些小组在委员会指导下,连同药学部一起织就了医院的合理用药网络。

在药品管理方面,药学部始终秉持合理用药理念,不断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全面推进信息化、自动化建设,从而提高质量、提升效率。门急诊处方、外配处方及住院医嘱进行全处方审核点评、智能化监测管控(该项目荣获第四届公立医院绩效大会最高奖“卓越实践奖”),对重点监控药品、专项药品、金额排前药品、异动药品等开展多维度点评与管控,将病人用药与检验报告等临床指标相挂钩,牢牢筑起安全用药的防火墙。经综合施策,医院药占比多年处于全国较低水平,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的药学相关指标,包括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门诊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增幅自考核以来都是满分。

在药学服务方面,药学部居于全国领先地位。(1)临床药学方面,多年来临床药师一直采用“驻科临床药师”模式为患者服务,以求更贴近患者、更贴近临床;借助可移动的“临床药学信息系统”,利用MTM 管理模式,开展药学查房、药学监护和用药随访等工作,实现床旁药学服务,提升患者用药安全。药学部以提高肺部安全用药为导向,构建了肺毒性药物专业网 LUNGTOX(国内首个、全球第二个),为临床用药及监护提供参考(该项目荣获第三届公立医院绩效大会最高奖“卓越实践奖”)。同时,药学部开设多个独立 / 联合药学门诊,积极进行患者教育和参与慢病管理。随着新型药学服务理念的推进,临床药师围绕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 / 药效学、血药浓度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等展开研究,实现精准药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成果转化;运用药物经济学、药品综合评价等方法展开基于大数据和循证证据的临床治疗方案评价。(2)调剂业务方面,药学部在全国率先实行门诊不输液的同时引领传统配药模式改革,在国内先行开展洁净环境下的静脉输液集中调配工作,保障药品和医护安全;贯彻落实肠外营养(TPN)“全合一(all in one)”的理念,推进 TPN 的合理使用;药学部在全国最早开始探索审方,是国内最早实施全医嘱审核的医疗机构之一,此外还积极推进智慧药房的建设,优化门诊药学服务,实现其自动化向智慧化的转变:①“邵医智慧药师”服务平台,解决患者用药及时性、准确性和便捷性的问题,有效保障离院患者的用药安全(该平台先后获评 2019 年中国药学服务创新大赛总决赛十佳创新项目、2020 年度第四季中国医院管理奖药学管理组金奖等);②智慧药房建设,在减员增效的同时缩短门诊排队等候时间,提升患者门诊体验[该项目先后获 2023 年药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023 年第八季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华东赛区)决赛“杰出案例”奖]。


学术地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医院协会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包括抗感染、ICU、抗肿瘤、神经内科、营养等专业培训)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包括心内科和ICU 等专业培训)

紧缺人才-药师岗位培训项目

紧缺人才-临床药师培训项目

“合理用药与药师临床实践”及“PIVAS 药学服务与临床合理用药”国家级学习班

浙江省审方药师培训基地


科研成果

为了提高药物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药学部开展科学研究,特别关注患者临床用药中面临的问题,研究方向包括:(1)针对药物难以达到有效部位的问题,设计和开发具有安全性、高效性、靶向性和环境响应性的药物递送系统;(2)针对药物在患者体内变异度大的问题,采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原理,提供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和治疗药物监测策略;(3)探索癫痫、脑缺血、三叉神经痛等疾病的发病机制,解析药物的作用机制及疾病的耐药性机制,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策略和新靶点;(4)通过药物警戒研究、药物经济学研究、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等创新性地进行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为医院药品遴选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证据支持和参考。科室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 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厅级课题 20余项,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20 余项。近年来,科室发表了 100 余篇高质量高水平论文,影响因子 10 分及以上的有 6 篇,最高 16.744 分。代表性成果:俞振伟等针对替加环素药物性肝损伤未被确认的问题,牵头设计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首次确认了替加环素可致药物性肝损伤,并明确了其发生率(10.3%)及危险因素(包括基线ALT 水平异常、入住 ICU、药物长疗程治疗等),这一研究结果对替加环素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