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Medical Service
医疗服务

呼吸治疗科

科室负责人:葛慧青

科室简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治疗科成立至今30年,科室作为邵逸夫医院的特色学科,充分利用国际化的建科背景,不断加强学科特色,坚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大胆进行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积极探索临床诊疗新理念,是目前我国开展业务最为完善的呼吸治疗专业科室。科室逐渐形成了以患者为中心,全院呼吸治疗全流程管理模式,并向全国推广。

集临床医疗、医学科研、临床三系教学及PCCM呼吸治疗、呼吸康复、肺基地于一体的临床平台科室,负责庆春院区,钱塘院区、大运河院区、绍兴院区四个院区的呼吸治疗工作。拥有国内一流、配置齐全的先进医疗设备,在美国Loma Linda大学医学中心指导下,依托浙江大学平台,近些年学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设立门诊、围术期和ICU后、重症监护病房和急危重症患者呼吸治疗全流程管理模式。临床开展急危重症患者呼吸支持、肺功能及心肺运动检查、呼吸康复、围术期康复等工作。2022年全年科室呼吸机支持7千人次,肺功能和心肺运动检查3万人次,检查项目5万人次。科室经过30年的逐步发展,建立了由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人才梯队,现有员工6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人,中级职称18人。取得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12人,博士生导师1人。科室5位员工曾于欧美国家进修学习。团队成员学术梯队结构合理,朝气蓬勃,充满干劲。近几年逐步完善的呼吸治疗的全院全流程管理以及呼吸治疗智慧医疗RespCare系统,在第一届全国数字健康创新应用大赛精准医疗赛道荣获三等奖。

科室积极推动亚方向发展,开展心肺运动试验、膈肌功能障碍的评估和诊断、呼吸系统超声评估诊断、电阻抗成像技术用于ARDS的诊断治疗、从急危重症到慢病管理的呼吸康复工作。2017年,科室加入邵医腹腔镜肝切除术ERAS团队,创建ERAS围术期患者分级呼吸治疗流程管理,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2018年,科室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呼吸治疗服务,研发建立RespCare呼吸治疗系统,实现患者管理全面信息化,有利于整合医疗资源,提高了医疗效率。2019年,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公布 23 家呼吸治疗单修基地,科室获批首批呼吸治疗单修基地。每年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人员200余人,采用导师负责制,应用理论授课、模拟教学、教学查房等方式对进修人员进修呼吸治疗专业培训,传授规范的呼吸治疗专业知识,临床实用性强,教学成果显著,受到进修人员的高度好评,对我国呼吸治疗专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3项,2020年科室获批国自然面上基金支持一项,实现了零的突破。2021年和迈瑞医疗共同成立中国呼吸治疗研究院,并启动举办一带一路国家的重症呼吸治疗培训项目,至今举办三期,培训国际学员近300名。


技术优势

30余载勇毅前行,呼吸治疗科与医院共成长、同发展,构建起了服务于全院患者的全院全流程呼吸治疗管理模式

1.急危重症患者管理

全院抢救小组成员;全院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支持管理;人工气道管理、危重症患者纤支镜治疗;急、慢性呼吸疾病呼吸康复治疗;无创序贯撤机、困难撤机患者的程式化撤机;单肺通气、ARDS患者的保护性通气、肺复张、呼吸机新型模式应用等。

2.全院病房管理

呼吸治疗会诊;围术期患者呼吸功能评估和肺康复;ERAS围术期呼吸治疗分级管理Protocol的应用;ICU后呼吸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支持和呼吸康复

3.综合诊疗中心

围绕慢性呼吸疾病和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功能评估和肺康复:肺功能检查诊断;心肺运动功能检查诊断;一氧化氮呼气试验及CaNO呼气试验;过敏源测试;慢性呼吸疾病患者的相关评估和康复治疗;膈肌功能障碍;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诊断和呼吸支持和呼吸康复治疗等。


学术地位

中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呼吸治疗、呼吸康复、肺功能单修基地

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规范化建设首批优秀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呼吸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呼吸治疗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

中国病理生理危重症学会呼吸治疗学组副组长单位

国际呼吸治疗理事会继续教育委员单位


科研成果

承担省科技厅项目2项,参与重大课题2项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SCI文章42篇,主编参编专家笔谈和专家共识8篇。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