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Medical Service
医疗服务

检验科

科室负责人:张钧

科室简介

检验科是邵逸夫医院的核心科室之一,从建院起就汇集了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中心的检验病理专家和各类管理精英。30 年来,科室结合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检验技术,扎根国内医疗实践,在学科发展方面取得了斐然成绩。科室以健全的组织机构、合理的人才结构、高质量的工作效率,在同行业中独树一帜。科室具备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通过了 ISO15189 医学实验室认可,是浙江省临床检验质量的参比实验室、浙江省医学检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控中心、浙江省医学精准检验与监测研究重点实验室,也是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候任会长和浙江省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现任主任委员所在单位。科室创设的个体化检验诊断获评为浙江省卫生厅医学创新学科,入围 2014 年度中国检验医学十大杰出检验科,并连续多年获复旦排行榜最佳专科提名。

科室长期秉承“Count On Us for Result You Can Trust”的服务宗旨,坚持“客观公正、准确及时、科学管理、优质服务、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急病人所急、想临床所想,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主体,力求为广大群众和临床医生提供快速、准确、值得信赖的检验结果。“为临床服务、为就诊者服务”是我们永远追求的自身价值所在。


技术优势

检验科分设临床检验、生化、免疫、微生物、分子、质谱、输血、门急诊化验室、质量控制和科研教学等多个亚专业和团队,配备国内外一流的大中型检验仪器设备和自动化检测流水线,开展检验项目 600 余项。科室在管理上推进“多院区一体、同质服务”发展模式,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项目齐全的检验服务和专业报告。检验科自主研发了 LIS 系统,在 2003 年获得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省教委科技进步奖,并推广应用于省内外的多家医院。

质谱室是邵逸夫医院重点建设技术平台,也是浙江省医学精准检验与监测研究重点实验室代谢组学研发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开展生殖激素类,VitA、B、D、E、K 等维生素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精神类等治疗药物监测项目,在临床相关疾病的诊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质谱技术平台在代谢组学研究与实验室自建方法(LDT)方向开展技术创新,开发了能用于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代谢标志物模型;成为国内首家能开展质谱法检测游离睾酮的医疗机构;开发的多粘菌素 B、替加环素等多项血药浓度检测新项目,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流式细胞技术平台在血液疾病诊断、免疫水平检验和监测、新型标志物研发等方面开展临床检测项目和科研内容。此外,平台搭载先进的质谱流式检测平台,为国产化仪器研发、疾病免疫系统水平检测和新标志物发现提供优质的技术平台。

临检室开展了外周细胞形态学检测、血小板聚集试验、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抗凝因子、疑难血液病骨髓诊断、造血与淋巴系统肿瘤相关等特色项目检测。基于骨髓室是临检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外周血检测、骨髓细胞诊断、流式细胞学分析密切结合并及时沟通,更好地为临床提供精准的诊断。

免疫室现有化学发光免疫、酶联免疫、间接免疫荧光等多种技术平台,常规进行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等病原体抗体,肿瘤标志物、自身抗体、内分泌激素、药物浓度等检测。在检测流程优化、免疫质量管理以及临床试验设计和性能评估等方面有较深探索并逐渐推广经验。

生化室作为浙江省“糖化血红蛋白一致性计划”中心,已逐步实现了检测流程智慧化、质量控制智慧化、仪器管理智慧化、样本管理智慧化的运行体系。持续开展各类国内领先项目,包括常规生化、生殖激素、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蛋白电泳等指标的检测项目,为临床提供准确快速的检测结果。

微生物室不仅开展了常规微生物检测项目,而且在疑难病原菌的病原学诊断、多重耐药菌联合抗感染药敏试验以及耐药基因检测等方面提供了个性化诊断及精准治疗服务。微生物室参与了多项国际和国内的病原菌流行病学调查项目,如 SMART(Study for Monitoring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Trends)、CHINET(China Antimicrobial Surveillance Network,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和 CARSS(China Antimicrobialresistance Surveillance System,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等,是国内 ECOFF(Epidemiological cut-off values,流行病学界值)临床试验及多项抗生素流行病学折点制定的参加机构,在国内及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

分子室开设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叶酸代谢基因(MTHFR)多态性检测、氯吡格雷药物代谢基因(CYP2C19)多态性检测。基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工作基础,科室组织起草国家团体标准《应急核酸检测实验室运行管理规范》(T/ZCHSP 003-2023)。

输血科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参与临床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合理运用各种血液成分,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科室通过开展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项目及应用,在难愈性创面、骨关节炎、糖尿病足、面部年轻化美容等治疗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门急诊化验室开展项目范围广,全面细致地涵盖了常规门诊和危重医学科的检验需求,除了血液、体液、生化的常规项目外,还开展形态学、激素类、血脂类等项目,为临床提供准确快速的检测结果,真正地实现病人可以从样本采集开始,少跑、不跑的“一站式”服务需求。


学术地位

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候任会长单位

浙江省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

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建设单位

国家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规培基地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实践培训基地

浙江省检验医师规培质控中心

浙江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科人才培养基地

浙江省创新学科——个体化检验诊断学建设基地

浙江省医学精准检验与监测研究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果

本学科聚焦感染和肿瘤、呼吸、心血管代谢等重大慢性疾病,通过多组学技术筛选和验证新型生物标志物,在肿瘤标志物的筛选、确认及临床应用评估方向,本实验室首次报道尼克酰胺-N-甲基转移酶(NNMT)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明确NNMT是结直肠癌和乳腺癌潜在的治疗靶点;并明确NNMT及其代谢分子是预测肿瘤化疗疗效的重要标志物,为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的临床个体化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科室创建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PD-1单抗治疗有效率、疾病无进展和生存概率的预测线上系统,构建了乳腺癌血清代谢物诊断模型,获得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2个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并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1项授权国家专利。我科室作为主参撰写了糖尿病防控中关键监测标志物血糖的全国行业标准。

本实验室借助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国际上首次构建解脲脲原体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方案及其扩展方案(eMLST),用于致病性解脲脲原体的精准检测与诊断,从而避免临床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与过度治疗。我们研制了解脲脲原体14种血清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研究的开展为探索解脲脲原体感染的致病机制提供新的线索和研究手段,也为建立基于毒力因子检测的致病性解脲脲原体临床诊断新技术奠定基础,并为区分解脲脲原体定植与感染提供科学依据,其后续的研究工作获得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室围绕研究方向主持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余项,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3项;发表SCI论文18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71.4);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已获授权7项。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