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心内科夏良医生的援疆通讯:愿做天山雪松、沙漠胡杨


转眼间援疆已近3个月,从夏入冬,从陌生到熟悉,在阿克苏这片广阔而神奇的土地上,浙江援友们付出汗水收获喜悦,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跟随着建设祖国西部边疆的时代脉搏,书写下人生历程中宝贵的一页。
在今年8月份,浙江省第七批第二期援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飞过天山的皑皑白雪,来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缘。这里是古西域龟兹国所在地,民族风情浓郁,多浪河滋养了历史上的刀郎文化,“白水城”因此而得名。30多年的植树造林构成了柯柯牙绿化防风带帮助她抵御大漠风沙。这里就是我省对口支援的新疆阿克苏地区,也是我们在这1年半里的新家。
一下飞机,灿烂的阳光伴随着南疆各族人民的热情扑面而来。当地领导和各受援单位的代表用鲜花和亲切的问候为我们洗去风尘。在当地少数民族同志极富民族特色的歌舞声中,我们来到驻地,放下行囊,参加完简短而又内容充实的培训后,我们便到各受援单位报到,正式投入工作。
我所在的是阿克苏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主要收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阿克苏地区纬度及海拔均较高,当地群众又喜食肥甘厚腻的肉食,所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我所在的科室病员数量较多,业务量也是医院最多的之一。然而人员不足、业务水平落后、设备及药品缺乏……很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同时,由于没有专科化,科室里也会收治大量呼吸系统疾病及肺结核的病人,这对我的大内科知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到了科室后,我和科室主任及科室员工进行了细致的交谈,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以迅速的融入这个群体并尽己所能发挥更大作用。现在我负责周一至周六的查房、院内会诊,以及每周四下午的科室业务学习。医院还安排了2名年轻医生,由我制定带教及考核计划,从病历书写、理论知识、诊疗操作等各方面进行手把手的传帮带。同时,我发现当地维族患者中肺源性心脏病较多,科里的医生也对临床研究表现出较大兴趣,我结合以往的所学所长,带领他们进行科研设计及病例收集。虽然有时也会觉得累,但是当我看到当地医生求知好学的表情,看到他们困惑得到解决后的喜悦,我的疲惫也被欣喜所取代。我感受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感受到了快乐。
我到科后不久,科室主任及一名业务骨干便远赴外地进修,科室里只剩下4名医生,临床工作更加忙碌。同时,医院也将迎来二甲医院评审的关键时期,除了配合医院领导抓好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外,还要积极做好各项医疗规范和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我想这既是挑战,也是锻炼和提高。我将时刻牢记作为一名浙大人、邵医人的职责和使命,有决心有信心圆满完成这次援疆任务!
回想在飞机上看到的浩瀚沙海、辽阔草原和那高耸入云的巍巍雪山,我的心潮不禁起伏澎湃,我感受到了祖国天地的辽阔、山河的壮美,而我个人是多么渺小。我愿将个人的绵薄之力与各位援友、新疆各民族同胞的力量汇聚于一处,犹如涓涓细流融汇成江河,追随着党和祖国新一轮援建新疆的时代强音,奔腾入海,为新疆阿克苏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贡献。相信有后方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我一定做得到!愿远方的各位领导、同仁、亲友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