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维持透析病人,他们时常感动着我们


-------写在第五个世界肾脏病日到来之际
2007年9月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调入透析中心工作,对于有十多年护龄的我血透是全新的也是陌生的。交错在一起的血路管感觉跟蜘蛛网一样捉摸不透,机器的各项参数的设定、快速转动的血泵、在体外汩汩流动着带着患者体温的血液、还有病人对我戒备的眼神……一切都令我感到紧张和不安。转眼两年多时间过去了,从起初的懵懂到如今能够娴熟地给患者上下机,个体化的设定各项参数;从起初护患间的彼此戒备到如今那种像朋友一样亲切的情感交流和互相的信任,在这儿经历的、积累的、沉淀的对于我是一种经验,更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血液透析患者是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执着,他们数年如一日的坚持,他们不屈不挠和病魔斗争的勇气,以及来自他们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时常感动着我。
“开心果”阿胖在我们透析中心俨然已是一种精神的代表,是我见过最乐观的病人。才四十余岁的她经历了乳腺癌手术又患上了尿毒症,已接受透析治疗四年,至今还一直在坚持上班,每次都是从单位匆匆赶来医院血透。一次她和我聊起自己患病的经历,因为肥胖乳房手术后切口一直没长好,坚持换药两个多月才愈合;因为化疗头发都掉光了;药物的副作用使她几乎每一次化疗都要忍受剧烈的呕吐,可她总是一吐完就继续吃……那段饱经折磨的经历,让人听了都心疼,而乐观的她在讲述中却没有一丝丝对命运的抱怨和回首的痛苦不堪,在我心中她更是一位毫无畏惧顽强和病魔斗争的勇士。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爽朗的笑声、大大的嗓门总是让我们不见其人先闻其声,圆鼓鼓的肚子走路总是一颠一颠的,碰到心情沮丧的病友她总是能够乐呵呵的给予安慰。也有着儿童般的纯真,常常会在小辈的我们面前撒娇,而我们不会觉得别扭,每一次透析结束都会像幼儿园小朋友一样和我们一一道别。她是喜乐的,她是坚韧的,她是伟大的,因为她还是一位考入复旦大学的儿子的母亲,能够把孩子送入公认的好大学,这也是我们每一位做母亲的梦想,好羡慕阿胖哦。
温和的阿吾奶奶今年已经87岁,接受透析治疗已近四年。最早认识并记住阿吾奶奶是因为她那期间透析时令人害怕的低血压,上机前收缩压七十多,舒张压三十多,她却没有一丝不适,在透析中往往会没有任何症状预告就突然晕厥,所以每次轮到我负责就会特别警惕,也因为每次透析阿吾奶奶总是那么静静地躺在床上,从不主动和我们说一句话。相处时间久了,我知道阿吾奶奶是有十一个孩子的光荣妈妈,而且十一个孩子也还都环绕在她身旁,轮流着照顾孝顺这位超级老妈。我总是在给奶奶上机时考问她:“奶奶,今天送您来的是老几啊?”好多次奶奶还真被我考倒,只是呵呵的朝我含糊着笑。虽然和奶奶一样对这十一个子女始终都对不上号,但是我们都知道阿吾奶奶好福气好令人羡慕的,因为有十一个子女在身边无微不至的照顾奶奶,每一次奶奶都穿得干干净净的来透析,身上没有一丝的异味,家人把奶奶透析时间也都安排的井井有条,从不因家人衔接的问题遗漏或忽略一次透析。艰辛抚养大十一个孩子的奶奶是淡定的,奶奶是有福的,奶奶更是幸运的,去年阿吾奶奶接受了人造血管内瘘手术,非常成功,术后我们应用新开展的扣眼穿刺技术也很顺利,如今我们每次用钝针为阿吾奶奶做内瘘穿刺,最低限度减轻穿刺带给她的疼痛感和对血管的损伤。当然奶奶的低血压问题也早就成为过去时了。新年里我对奶奶说:“奶奶,你要活到100岁哦!”奶奶会心的笑答:“咦,哪里能哦,你说的。”呵呵,奶奶,我们为100岁这个目标一起努力哦!您是创造生命的强者!您更是生活的强者!也要做生命的强者啊!
每一个患者的经历都是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电视连续剧,曲折却也不失精彩。在我们透析中心,有持之以恒做了十多年透析能够从容接受治疗的老病人,有渴望美好生活重返工作岗位匆匆往返于医院的年轻患者,有刚接受透析对依赖透析延缓生命的生活方式感到茫然无措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鼓励的新病人,有白发苍苍生活阅历丰富充满睿智为我们所敬重的长辈,有可以和朋友一样亲切交谈的同龄人……他们每周两次或三次往返于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周而复始,雨雪无阻,16#的粗针穿刺所带来的疼痛是不言而喻的,却很少有病人向我们抱怨,作为一名透析护士我常常被病人的勇气所感动,也只有在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一针见血在这些病人身上是那样的必须。
我们以真诚关爱和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赢得了病人的认可。秦大妈是一位曾经在我们这儿透析的孤寡老人,有一次老人在家不慎摔坏了腰,是叶主任亲自开车找到秦大妈的家,是工人小王把卧床不起的她从四楼的家背到车上,使大妈及时得到了透析治疗。在秦大妈住院期间,因为没钱请护工,又无法起床小便,细心的陆医生给大妈买了尿不湿。去年秦大妈转院去社区医院继续治疗,又是陆医生为大妈办理了各项手续并护送转院,还悄悄地帮秦大妈支付了救护车的费用。说起这一切秦大妈满怀感激,每一次去看秦大妈,她总是吃力的从床上支起身子往床头柜拿吃的给我,也会如数家珍的告诉我“老家来的人”---秀萍带着吃的来看我了,程护士长拎了许多水果来看过我了……中年丧夫失子的秦大妈是不幸的,但是我们以绵薄之力给了秦大妈温暖和力量。在我家的茶几上放着一只别致的纸巾盒,纸巾盒是去年春天的时候七十二岁的病人萱老师用报纸包好悄悄地送给我的,说是她自已做的,打开后我很诧异这个用玻璃珠一颗一颗串起来的盒子,正面还有两只粉红色的小猫,我仔细的数点一番大约有五百多颗珠珠串成,老人家该是为这花费多少的时间和心思啊,我真的非常感动,这对我是意义非凡的礼物,是老人对我工作的肯定和认可,也正是病人的认可激励我不断地完善自已,重拾起初的那份工作热情和信心。
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不想说他们是不幸的,因为他们是乐观的,是坚强的,他们让我觉得生命是美丽的。而我们能够为他们做的除了用精湛的技术为他们减轻疾病的痛苦,使他们享受生活的乐趣;更需要用微笑用真诚去打开他们的心门,安慰他们愁苦的心,使他们感受生活的温暖。拥有21台机器的透析中心,充满着医患真情,我们以真诚和爱心承载着新老病人对我们的信任和生命的托付。
血透室 袁爱琴
2010.3.5
后记:
最令人难受和心疼的是那些独自往返于医院的病人,透析后许多患者会有疲惫,有的会低血压:头晕、呕吐、甚至晕厥,许多时候患者做完透析,顾不上多躺卧一会儿,就直接赶公交车回家。当一位住三墩的李先生告诉我他在拥挤的公车上眼前一黑晕倒的情景;当65岁的袁大伯向我诉说他双腿无力趴在公交车上恶心、呕吐的样子;当我在医院的连廊看到脸色苍白的倒的小徐无力的瘫坐在地时……那份疼痛真的很揪心,疾病所致的不适使他们在那一刻如此尴尬甚至狼狈,在人前失去了尊严。虽然随着透析技术的进步,医疗体制的完善,绝大部分患者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透析,能够生活质量较好的生活着,但是这样偶然的事件还是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如果我们能够像对待白发老人一样的认识透析病人,在公交车上给他们提供座位,给予帮助,关爱他们,因为他们真的很不容易。很需要社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