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NEWS
新闻资讯

“行医,是爱的艺术”他们为“熊猫血”患者制作“血液身份证”

2021-09-13 5413

文章来源:杭州日报   2021912

1900年,奥地利病理遗传学家兰德斯泰纳发现了ABO血型系统,输血医学从一个单一的临床治疗手段,发展成为现代医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今天的输血科,不仅为临床提供输血保障,更在不断谋求与各临床科室的深入合作,共同探讨更多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好的全新治疗手段,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日前,记者走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输血科,输血科的医生是如何工作的?输血如何做到精准安全?

 

“无血外科”不浪费一滴血

在医院,患者常常见到的都是门急诊医生、临床科室医生,他们站在生命救治的第一线,与患者接触最多。但其实每一例病患救治中,也离不开输血科医生的默默奉献和付出,他们是站在临床一线医生背后的幕后英雄,和临床一线医生同等重要。

在医院,心脏手术历来被称为“用血大户”,心脏大血管手术不输血,可能吗?64岁的黄大伯,今年3月份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做了一场心脏外科手术,但黄阿伯手术过程中没有异体输血,他用的是自己的血液,也就是自己给自己输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输血科主任刘志伟说,他们在手术室,在患者麻醉状态下采集病人血液,用时50分钟左右,采集血浆400毫升,血小板10单位,自身悬浮红细胞1.5单位。为了控制手术时间,血液采集与手术同步进行,基本不影响手术进程。“整个手术过程,黄大伯自身采集的血液成分全部回输,量把控得科学合理。”

刘志伟介绍“无血外科”

这种临床用血方式被称为“无血外科”。对于需要输血的外科手术患者,通过术前自身储血、术中血液回收,术后血液成分恢复等方法,加强自身血液保护,最大范围的减少自身血液损耗,在完全不需异体血输入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手术。刘志伟表示,浙大邵逸夫医院的无血外科做得更精准,可以将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单独采出来,在术中合适的时机分别输入,相对于全血,更具有浓度与效果的优势。

“异体输血本身就相当于一次异体细胞移植,除增加血源传播性疾病和不良反应的风险外,还会增加手术患者感染发生率、并发症和死亡率,降低长期生存率。无血外科最大限度地控制异体血的输注,减少异体血输入带来的风险。”刘志伟说,对稀有血型的患者来说,无血外科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孕妇在分娩前可以提前储备血液保障分娩用血及时和安全。

“我们不浪费一滴血液,不输血或者是少用血,归根结底是医疗质量问题,是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多学科团队合作的结果。随着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的不断探索及普及,临床用血量资源将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及科学、有效、安全的利用。”刘志伟在输血科工作了近三十年,在他看来,医生不仅要付出心血,而且要倾注情感。“行医,是爱的艺术。做医生最大的医德,就是尽心尽力把病人的病治好,既要从治疗方面为患者着想,也要从预后、经济承受能力等方面为患者考虑。没有奉献精神不可能成为一名好医生。”刘志伟最看重的是“一生努力”,努力做一个好人,努力做一个好医生,这是他行医的朴素追求。

工匠精神“正确的血输给正确的病人”

走进浙大邵逸夫医院输血科的实验室,一台台精密的仪器,似乎在无声地提示,这里的每一个步骤,每一项数据,每一张检验报告,都关乎着患者的生命。

“输血工作是细活,安全精准永远是输血科的生命线。一名好医生,也是工匠精神的传承者。”邵逸夫医院输血科技术主管王英剑说,输血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医院整体医疗工作的质量和病人的生命安危。

“你能想象吗?一位普通A型血患者,当她需要输血时,却必须从上百袋的血制品中,才能筛选出两袋相合的血液。”王英剑说,前不久,医院收治了一名患者需要输血,而该患者血液中存在着某种抗体,而大部分献血员又存在与这种抗体相应的抗原。一边是病人焦急的等待,一边是输血科实验室紧张的实验。“医院血库里,所有的A型血都不能精准匹配,很可能是患者之前反复输血,从而产生不规则抗体,恰巧献血员红细胞上大部分有其相应的抗原,导致交叉配血困难。”王英剑说,紧急情况下他们向省血液中心寻求支援,最终从102位献血员中筛选出2位匹配者。“其实人类的血型十分复杂,除了同卵双生之外,世界上几乎没有两个人的血型是完全相同的。有时候,看似普通的血型也不普通,要把正确的血输给正确的病人。”

王英剑说“正确的血输给正确的病人”

“干我们输血这一行,时间越长越是如履薄冰。”王英剑所在的输血科,给在科室做过血液检测存在稀有血型情况的患者,制作了一张“血液身份证”,卡片上标注了患者的血型,基因分型结果,血浆、血小板、红细胞输注的型号等,并留下了电话联系方式。“我们希望患者如果以后去其他医疗机构时,在鉴定血型上提供一些支持帮助,防止血型鉴定错误,给患者输注错误血液而导致输血不良反应,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为患者制作“血液身份证”

而这样的“精准”是浙大邵逸夫医院输血科的所提倡的工匠精神。输血科设置了血型基因检测联合参比实验室,这是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血型基因检测联合参比实验室》全国八大实验室之一。“我们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血型基因分型,解决因疾病造成的抗原抗体紊乱,血型血清学方法难以确定患者血型情况时,能得出可靠的结果。同时,还能发现特殊血型。”邵逸夫医院输血科质量主管宋铁军自豪地说,科室注重质量管理,是首批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输血相容性室间质评的单位之一,质量建设已经通过国家认可委15189输血科实验室质量认可成为行业标杆。

宋铁军说“医生要有工匠精神”

此外,浙大邵逸夫医院输血科还协办了卫生部临检中心全国第三届疑难血型鉴定技术培训班,也承担全省医疗机构的输血从业人员岗位规范化培训。“没有匠心,难成良医。我们以精益求精无止境追求技术突破,希望为输血科学发展尽一份力。”宋铁军说,医学是呵护生命的科学,医生更需要工匠精神,给更多家庭带来希望是责任也是光荣。

 

记者 郑莉娜 通讯员 王家铃 李文芳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