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NEWS
新闻资讯

浙江新闻客户端 中国医师节丨吴加国:饱读诗书 领悟更深的为医之道

2021-08-19 5255

文章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2021819

吴加国在工作岗位上

当一丝不苟的医生,遇上诗意浪漫的文学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初见吴加国时,他看起来是标准的“医生范儿”:清瘦的面庞、齐整的头发、笔挺的白大褂;开口聊天时,需要严谨地思考上几分钟,言语间,有些腼腆却逻辑清晰。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大多数人对这位消化内科副主任也有着一致的印象——“吴主任是院内出了名的‘老黄牛’。”他的同事说;“他极其‘不守时’,因为总有检查不完的病人。”一起共事的护士说;“他从来没有周末,也没有娱乐活动。”他的患者说。

与吴加国相约采访的时间,是中午12点半,那是他繁忙的门诊、手术日中的一点间隙。“时间嘛,总是要靠挤的。”他扶了扶黑框眼镜,嘴角微微一笑。每天,他总是早早赶到医院,在忙完门诊、查房、手术、多学科会诊、学术会议等一系列工作后,他还会“挤”出一些时间,一头扎进自己钟爱的文学世界里,吸吮着诗意的养分。

是的,只有为数不多的人知道,吴加国的“另一面”是一位饱览诗书的文学爱好者。当记者疑惑道:“阅读大量文学作品,与医生的本职工作冲突吗?”

他的回答也颇具人文气息:“医学给予我毕生的理想;文学锻造了我的灵魂与良知。当我心无旁骛地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她能潜移默化影响着我,赋予我医者‘无欲无求、潜心治学’的品格。”

浙大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吴加国。 医院供图

在吴加国的从医之路上,文学就像一道光,照亮着他刻苦研学的每一步——“1965年,我出生在苏北农村,5岁起,曾担任小学校长的父亲就让我反复阅读背诵《古文观止》,那本被我翻了又翻的小册子,为我打开了五彩斑斓的文学世界。”他回忆道,自己的少年时代,同窗们对他最深的影响便是“坐功”特别好。

高考之后,吴加国填报了当时志愿“命中率”最高的医学专业:“我的想法很朴实,就是为了上大学,改变命运。”

他的命运,也就此发生了改变。那是1982年,新中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开始为社会做贡献,吴加国也正式成为徐州医学院(现徐州医科大学)的一名医学生。

在医学院求学的5年时间里,吴加国的时间都是耗在学习上的。大多数的时间,他寒窗苦读,生命科学领域的新知与未知,无数次激荡他的心灵,让他领悟到了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业余的时间里,他阅读了大量的富有时代特征的文学作品,从莎士比亚到弥尔顿,从拜伦到雪莱,从济慈到雨果……只要有中文翻译的世界文学名著,他都没有“落下”。

“那是我最充实快乐的时光。当医生是需要戒骄戒躁的,当我阅读文学作品时,我能感知到来自内心深处的平静与达观。这种专注,让我更加确信自己是适合当医生的。”吴加国说,当他步入工作岗位,他在循证精密的医学世界里,找到了真实的自己。

1987年,吴加国从医学院毕业后,他曾立志做一名外科医生。但他却“阴差阳错”地被分配在了内科。一位前辈这样告诉他:“相比外科,内科的成效出得慢,需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我觉得你的性格很适合。”后来,这句衷心的劝慰,始终伴随着他的内科之路。

34年前,吴加国离开江苏老家,来到浙江继续深造,选择留在了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在浙大邵逸夫医院工作的24年间,他见证了内科学科飞跃式的发展。“我们通过先进的内窥镜技术,能够比以往更早地探知人体的变化。”他说,在全球范围内,胃肠道肿瘤的早诊率正在不断提升,内科学科的进步减轻了人们的病痛,这令他无比欣慰。

2008年,吴加国到青川援建

在吴加国眼里,文学世界与医学世界是平行的。文学的世界里,人性的真善美被诠释得淋漓尽致;在现实的工作中,他与自己的患者真诚、平等的相处。

消化内科的同事们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2005年,一位因腹痛住院治疗一周无效的患者转入浙大邵逸夫医院;细心的吴加国“揪住”了检验报告中的一点细节,他抽丝剥茧般地分析、论证,最终准确诊断患者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由于这是一种不易发现的炎症,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起初并不相信吴加国;但在他的耐心治疗与坚持下,患者终于治愈出院。后来,俩人从医患转变为挚友,一段佳话就此传开。

“我最不愿意见到自己的患者受苦。为他们解除病痛,是我笃学不倦的动力。”吴加国告诉记者。2014年,吴加国被评选为“浙大好医护”,在鲜花和掌声面前,他的一番感言令人难忘:“这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鞭策,‘龙马素有千里志,不待扬鞭自奋蹄’,如今有鞭加身,我愿一如既往满怀激情地奔波在‘肝胆相依、镜善镜美’的九曲胃肠里,心无旁骛地潜行在‘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的为医之道上……”

不少人记住了这位散发着浓浓书卷气的医生,当他开始渐渐成为院内的“红人”时,他四处奔走,想要把“浙大好医护”的奖金捐出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们。

吴加国在自家书房里

结束采访前,记者问他还有时间继续读书吗?他笑了笑,直言越来越没有时间“消化”新书,但他依然坚持“挤”出一些时间重温自己钟爱的文学作品。这些年,这些年,他全文背诵了冯春先生译本的长篇诗体小说《叶普盖尼·奥涅金》,不断地翻阅《古文观止》,品读《陋室铭》《滕王阁序》等名篇。

对吴加国来说,医学仿佛是普希金笔下的葡萄,“它在山野枝蔓间果实累累”,但文学却不是那“早谢的玫瑰”,没有随短暂的青春一同枯萎。

“我永远不会忘记,是文学教会了我怎么成为一个更好的医生,怎么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他说。

 

记者 陈宁 通讯员 王家铃 李文芳 叶筱筠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