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NEWS
新闻资讯

浙医在线 医心向党|浙大邵逸夫医院探索具有“邵医特色”党建发展之路 高水平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附属医院

2021-07-05 6576

文章来源:浙医在线   202171

 

党建引领 创新驱动 打造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样板 浙大邵逸夫医院探索具有邵医特色党建发展之路高水平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附属医院

 

百年峥嵘岁月,谱写壮丽篇章。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昨天下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隆重举行全院党员大会,表彰校级优秀离退休共产党员、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举行学习四史铭初心,筑梦未来迎百年微党课决赛,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发挥党员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鼓舞全院职工坚定党的理想信念,践行为民谋福宗旨,保持廉洁奉公光荣传统,展现拼搏奉献精神。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近年来,邵逸夫医院各级党组织强化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着眼于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聚焦“双一流”建设,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在全国公立医院中迅速脱颖而出,形成特色鲜明发展路径,用累累硕果献礼建党百年。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百年仍需砥砺奋进。浙大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坦言,一直以来,邵逸夫医院在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不断提升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医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医院全体员工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改革创新引领发展,不懈奋斗,永远奋斗,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健康力量,以实际行动奋进新百年、创造新辉煌。

 

党建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浙大邵逸夫医院党委书记刘利民说,邵逸夫医院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核心领导作用,深耕党建与业务工作互促融合,将持续质量改进、弘扬安全文化、创新引领发展根植于医疗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断提升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改革成果惠及人民群众,探索出具有邵医特色的党建发展之路。

 

627日,浙大邵逸夫医院举行医心向党、健康惠民大型义诊活动,献礼建党100周年。医院供图

 

党建引领学科发展 打造医疗科研一流的党支部

 

 

 

党支部是战斗堡垒,是党建与业务互促融合的基层组织。邵逸夫医院73个党支部,2352名党员,将党旗在医疗阵地高高飘扬。

 

通过开展“一支部一品牌”“邵医先锋”特色党支部、“党建+”引领工程,医院各党支部根据自身专业所长和工作性质,积极打造教学型党支部、科研型党支部、活力型党支部、服务型党支部、效能型党支部等特色党支部,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党建品牌项目。

 

这些举措带来的效应是直观的:员工的思想觉悟更高了,视野更开阔了,科室的氛围更加积极向上,医疗服务、科研能力水平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员工、患者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也在不断提升。

 

邵逸夫医院骨科党支部是“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在科室主任范顺武教授和党支部书记方向前教授带领下,骨科党支部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和专业优势,推动支部工作与科室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着力支持学科影响力及新技术新理念的辐射推广。

 

目前,骨科党支部已经凝聚了一支政治思想素质突出、医疗科研业绩一流、党建服务作用明显的先锋模范党员队伍,党建引领学科发展的优势作用明显。

 

2019年创建骨科样板支部以来,支部共获国家级及省级科研项目13项,科研经费1460万元。2020年来,骨科支部团队已发表16SCI论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3篇,大于57篇。科室双聘教授王迪获2020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打破了骨科的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瓶颈。

 

骨科团队制定了国内第一个腰椎融合指南——腰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的临床应用指南,并在国内权威期刊《中华骨科杂志》上发表,学术地位和学科影响力不断提升。

 

骨科林贤丰医生将脱细胞技术运用到骨骼肌肉系统病变的治疗中,脱细胞生物材料研究陆续得到了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十三五”重点专项等一系列课题项目资助,累计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

 

“骨科支部致力于临床科研结合,临床发现问题,进行基础研究,研究成果进行转化,再应用于临床,以此反复,患者受益,科室实力增强,不断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可以这么说,我们团队的科研棘轮已开始顺畅运转。”范顺武说到。

 

普外科第二党支部同样是邵逸夫医院医疗科研一流党支部的典范。在支部书记、普外科副主任梁霄教授的带领下,党建发挥先锋作用,深入引领科室技术创新。

 

去年10月,梁霄教授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开展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手术这一国际最前沿的微创技术,将手术创伤降低到最小兼顾美观。

 

近日,梁霄教授团队再一次创新性地联合胸外科团队进行胸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来切除肝脏肿瘤,为一位肝癌晚期并伴有癌细胞入侵大血管的患者进行“完全腹腔镜下下腔静脉切开取癌栓术”,安全取出癌栓。这类手术,此前国内外文献均无报道。

 

党建与公益相结合 体现公立医院社会责任担当

 

作为一家有担当的大型公立医院,浙大邵逸夫医院始终不忘“公益性”初衷,时刻彰显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担当,各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为人民健康谋福祉。迄今为止,共服务20000余名老百姓,义诊服务时间超500小时,义诊服务次数超过15000人次。

 

“省城专家来海岛,我们看病方便多了。” 623日,邵逸夫医院山海提升工程首批下沉专家走进舟山六横岛开展义诊活动,受到海岛人民热烈欢迎。山海提升工程是继双下沉、两提升之后,浙江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提档升级的新举措。邵逸夫医院普外科党支部积极响应,派遣专家深度下沉海岛、山区,普外科梁岳龙主任医师下沉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并担任副院长,着力于精准帮扶,全面提升海岛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

 

公益性贯穿普外科党支部工作的始终。从2019年起,普外科第二党支部联合全国志愿服务金奖项目白衣天使行动,开展省内大型肝病(肝癌)公益筛查活动,着力推动区域肝病防治体系的建立。至今在温州、台州、金华、湖州、萧山等地开展6场大型肝病筛查公益项目,共计服务2100余名地方百姓,把省级三甲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带到乡村、送到老百姓家门口,让健康生活方式走进千家万户。同时,结合巡讲的方式,与省内各级医院进行学术交流,推动省内各医院掌握更先进的肝癌相关诊疗经验,推动区域肝癌防治体系的建立。

 

党建、教学互促互融 推动基层卫生人才培养

 

作为全国领先的全科医学学科,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科以党建促教学,探索出全科医学教学创新模式。

 

党支部书记陈丽英介绍,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科是首创以综合性医院为龙头,携手县(区)域医疗机构(医共体)共同构建的教学共同体。“以全科专业能力为导向,培养基层全科师资为目标,采用播种式、级联式培养,创建一体化、可持续的全科人才培养体系,以达到基层全科医生能力提升,为真正解决基层全科医生能力不足的现况、稳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提供了新范式。”陈丽英说。

 

与此同时,积极与社区联手,打造“社区-三级医院新型医联体,实现未来社区名医名院零距离健康圈。在未来社区,人们不仅可以零距离享受邵逸夫医院远程医学专家会诊、远程查房、紧急救助、健康科普等全方位医疗健康服务,还可借助医院平台获得世界顶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真正实现不出家门,畅享健康

 

 

 

党建引育党员业务骨干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浙大邵逸夫医院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引育党员业务骨干,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邵逸夫医院守家门、援武汉、战荆门多线作战,坚持以党建引领聚合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利民亲自带队出征湖北荆门,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虞洪带队出征湖北武汉,在194名援助人员中党员有102名,成立了一线抗疫临时党总支1个,临时党支部3个,党员的模范作用也带动了群众,疫情一线共有40位同志提交入党申请书,发展党员3名。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邵逸夫医院援助湖北荆门医疗队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虞洪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勇于担当,充分发挥党员业务骨干潜能和“领头雁”作用。邵逸夫医院眼科主任姚玉峰教授获“白求恩奖章”“全国第六届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其团队发明的“姚氏法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和组合器械,实现移植术后完全恢复角膜透明度、明显降低散光、提高术后视力,且移植术后不用抗排异药物,自然零排异,实现了“一次移植,终身受益”,移植成功率突破了98%

 

就在最近,姚玉峰主任成功为百岁老人、我省著名书法家沈定庵实施双眼白内障手术,帮助老人解决了困扰10多年的眼疾之苦,延续了艺术生命。

 

图片

●连续两年以“最年轻公立医院”身份稳居“国考”A++系列,排名全国第11

 

●荣获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创新奖,为全省唯一入选医疗机构;

 

●连续五年荣获“中国医疗机构最佳雇主”荣誉称号;

 

●最新“复旦榜”医院综合排名位列全国78位,科研学术位列全国37位,为全国进步最快医疗机构;

 

●“互联网+医疗创新实践成国家典范;

 

●受“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简报”向全国刊发学习,为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典型案例之一。

 

 记者 金晶 张煜锌

通讯员 王家铃 李文芳

编辑 潘雷  监制  徐芳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