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甘肃山地马拉松事故医生:人体重度失温 会致命


文章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2021年5月23日
截至23日早上8点,甘肃山地马拉松事故共搜救接回参赛人员151人,其中8人轻伤,在医院接受救治。21名参赛人员找到时已失去生命体征。
根据公开报道,当天中午1点左右,百公里越野赛高海拔赛段20公里至31公里处,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
据了解,事发时,山上的温度可能接近零度,低温是失联人员面临的最大威胁。
“严重低温会对全身器官和组织系统造成威胁,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救治,的确会导致死亡。”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急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戴均儒说。
重度失温极其危险
这次马拉松事故,戴均儒也留意到新闻报道,“看新闻说,事发时,气温非常低,出事人员极有可能遭遇了重度失温。”
对人体来说,什么情况属于低温?
戴均儒对此进行了解释:一般来说,如果人体的核心温度低于35度,就是医学上的失温,也就是低体温。
所谓的核心温度是指,肛温,口温,食管温。
失温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影响呢?
“轻度失温,一般是低温暴露早期,这个时候,预计核心体温32-35摄氏度,人会出现寒战、淡漠、烦躁、皮肤苍白等表现但意识还清楚。“戴均儒说,人体自身对体温有一个相对强大的调节系统,低温暴露时,人体会开始代偿,下丘脑会通过诱发寒战、刺激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激素释放产生更多热量;同时收缩皮肤毛细血管,减少热量散发。
但这种代偿是有限度,一旦超过极限,失温情况就会进一步加剧。一般来说,核心温度低于32度,人的意识就会开始淡漠、想要睡觉。
而人体核心温度低于28度,就属于重度失温。这种情况下,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会功能受损,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横纹肌溶解,心律失常和休克等。
”重度失温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心律失常,包括室颤、心脏骤停等。”戴均儒说。
戴均儒告诉记者,失温会对人体多处器官、组织造成损害,除了呼吸循环系统,血液系统,还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功能等,“像胰岛素,在核心温度低于35度下就无法发挥作用了。
“人体温度降低,血管会出现强度收缩,短期内血压会升高,后期又会下降,心脏压力增大,心脏功能会严重受到影响。除此之外,像四肢这种末梢神经还会形成血栓。”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王利宏主任医师表示,低体温造成的血管异常还会严重影响到脑血管,这是对血液变化最敏感的器官,脑组织会因为供血不足,出现坏死等情况,“患者因此会意识不清醒,甚至丧失意识。
戴均儒说,人体一旦出现重度失温,如果两三个小时内不采取措施,极有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甚至死亡。
那么,一旦人体出现失温,要怎么去救治呢?
“我们会进行复温治疗,包括主动复温和被动复温,前者一般会用热辐射仪、鼓风机、温水浴等方式,包括挂盐水,这个时候使用的盐水温度要在42度左右;后者主要是脱掉患者自身湿冷衣物,用温热毛毯包裹,减少体温进一步丢失。”
溺水患者容易出现失温
在临床中,戴均儒接触到的失温患者不多,“不过,一般来说,溺水患者很容易出现失温,另外就是在秋冬季节,或者极端天气下,醉酒后倒在室外的人。”
去年初冬,戴均儒曾接诊过一位溺水患者,当时就出现了失温情况。
那是一位中年女性,当天傍晚,在钱塘江附近落水,被一位民警发现,事发时,这位女性掉进水里应该没多久,口鼻暴露在外,没有出现溺水,但出现了低体温症状,核心温度低于32度,意识淡漠,浑身打冷战。
“还好,不算太严重,被送来后,我们给她进行了复温治疗,输液,并用热毛毯包裹升温,人很快就恢复了过来。“
记者 吴朝香 通讯员 王家铃 李文芳 陈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