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 邵逸夫医院:两大“利器” 助低位直肠癌患者生活回正轨


文章来源:中新网浙江新闻 2021年3月25日
“当地医生说了,我长肿瘤的地方太糟糕了,要么放弃肛门,要么功能受损。”家住黑龙江的郑先生今年57岁,平时身体健康,年前偶尔出现便血的症状,在当地医院肠镜检查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直肠癌。更让他沮丧的是,肿瘤距离肛门只有3cm。
当地医生告诉郑先生,他得的是低位直肠癌,可以通过手术根治,但要切除肛门;如果选择保住肛门,术后大小便功能和性功能都受到影响。另外,由于肠子接口破掉的风险很高,保住肛门需要做临时性的造口。
对于“切掉肛门、做造口”的解决方案,郑先生无法接受。于是他来到杭州求医,找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肛肠外科副主任宋章法。
图为邵逸夫医院 张煜欢
摄
宋章法在了解郑先生的基本情况和顾虑后解释说,其肿瘤位置在低位直肠,盆腔空间狭小,盆腔内又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普通腹腔镜操作的灵活程度无法满足手术要求,但现在有新技术可以选择,就是机器人手术。
“很多老百姓以为机器人手术就是机器做的,其实并不是。机器人手术是主刀医生看着更清晰立体的屏幕影像、操控更灵活的机械臂来实施手术。”宋章法解释。
听到宋章法说“机器人手术可以将对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郑先生心情有所平复,但他还有第二个担忧——肠造口如何解决?
据了解,结直肠肿瘤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吻合口漏,国际上统计该并发症概率大约有5%-10%,而位置越低的直肠癌,由于肠道张力以及血供的原因越容易发生吻合口漏。一旦发生吻合口漏,就会引起严重腹腔感染和腹膜炎,往往需要二次手术。
宋章法介绍,对此,目前外科上的传统策略是在低位直肠手术把吻合做好后,在大肠的上游将末端的小肠拉出腹壁,做一个临时性的造口转流大便,这就是老百姓口中常说的“挂大便袋子”,这样粪便就不流入大肠,就算发生肠道接口的吻合口漏也可以减轻症状避免急诊二次手术。等术后3个月或者术后化疗结束后再给患者进行第二次手术,把造口还纳。
“但是现在我们有了新的法宝——可崩解小肠转流支架。它可以替代临时性造口,无需造口,同时手术后3周可以自行降解,无需二次手术。”宋章法说。
不久前,宋章法为郑先生实施了标准的机器人下超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同时做了小肠支架转流。两大“利器”齐上阵,手术历时两个多小时,成功为郑先生保住了肛门功能且不做造口。
据反馈,郑先生在术后3天就能进食营养液和流质,术后6天顺利出院,术后3周拍片发现支架已经降解。由于郑先生肿瘤病理分期较早,无需化疗,拔除小肠转流管后的郑先生已经能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宋章法表示,随着微创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微创手术已不满足于“切口小”,而是进一步追求“功能损伤小”。机器人手术恰恰兼顾了根治肿瘤和微创的目的,又最大限度保证了脏器功能的保留,使结直肠手术更加微创化和精准化,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