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全国政协委员蔡秀军:以创新推动医疗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浙江工人日报 2021年3月9日
蔡秀军
本报讯 记者程雪报道 医疗领域的改革创新关乎民生福祉,也是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一直以来关注并躬身实践的领域。今年两会,他递交了《关于发挥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推动医疗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建议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医疗高质量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疾病防治攻关等民生科技”,并鼓励科研人员“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从业30余年的蔡秀军,始终以“打造新设备、新器械,探索新技术,治愈患者的疾病”为动力。作为腹腔镜外科的主要创始人,他通过术式创建、技术创新以及器械研发解决了多个世界难题。
在蔡秀军的建议中,也不乏对科技创新的聚焦。“我们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为医疗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他提出,加快医学实验室平台建设,强化高校医学基础研究,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发挥其孕育医疗原始创新、推动学科发展、强化重要创新策源功能。
同时,加快推进传统医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技术融合的“新医科”理念落地见效;鼓励各省聚焦医疗核心技术攻关,面向全球“揭榜挂帅”,精准选拔可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的国际医疗领军人才为我所用。
术后病人如何获得有关本人手术记录的医疗文书?通常做法是去医院的病案室复印病历。但是,在全国首创上线医疗文书与科研数据的区块链应用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患者不仅可以“链”上看病历,还能够成为个人医疗文书的真正掌控者。
“在管理创新上,大家可以借鉴浙江率先使用区块链技术在医疗文书和科研数据领域应用的先进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加快推广医疗文书‘上链’,推动医疗行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蔡秀军说,要加快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推动智慧医疗建设。
为更好推进智慧医疗的建设与发展,蔡秀军在他的另一份建议——《关于规范医疗健康数据标准,推动智慧医疗建设与发展》中提出了“软件”和“硬件”双提升的想法,即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医疗数据标准,在最小限度内、用最小的成本改造医疗设备、医院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互通和共享。同时,构建全国统一医疗数据平台,加强数据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管理。
当前,我国医疗领域体制机制创新仍存在短板:医疗创新的综合集成性制度供给仍然缺乏,有效政府、有为市场、多元主体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
为此,蔡秀军建议,着力补齐医疗创新制度保障的短板,强化增值性服务的综合制度供给,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容错免责的氛围,构筑政府、市场、社会共建共享的创新生态环境;扩大医疗高质量发展所需资金渠道;突破医疗新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向产业化落地的阻碍,整合区域创新资源;鼓励共享医疗、医疗科技服务、中介服务等新业态,形成医疗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