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NEWS
新闻资讯

浙江新闻客户端 心脏里“吹气泡” 精准打击病灶 对付房颤有新招

2020-11-17 4589


文章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20201113

徐正林(化名)是一家老牌企业的管理者,72岁,有20年的高血压病史。

一年前,他心慌、胸口闷、头晕,一发作就持续大约两三个小时。此后,类似症状经常在老徐身上发生,每月都有一两次,最长持续20小时。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判断徐正林患的是心房颤动。

他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寻求帮助。医生详细询问了以往病史以后,让徐正林尝试使用美托洛尔缓释片加普罗帕酮的方案,服药后他心悸、头晕的发作持续时间有缩短,但症状仍有反复。医生进一步明确判断:药物顽固性心房颤动。

事实上,徐正林的第一次阵发性房颤要从13年前说起。“记得当时心脏非常难受,脉搏很乱,但是还没到医院,所有症状都消失了。”徐正林说,之后的很多年,房颤就没了踪影,直到今年卷土重来。

邵逸夫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蒋晨阳告诉记者,老徐的症状比较典型的。在国内,房颤患者的数量在1000万至1300万左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8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可达到15%。房颤反复发作,患者会有明显的不适症状,一旦乱跳的心脏内形成了血栓,很可能还会引起脑中风,引起严重后遗症。

蒋晨阳在详细评估了老徐的病情后,向徐正林介绍了医院正在进行的一项世界领先的临床研究,使用最先进的热球囊对病灶进行射频消融。

射频消融的原理和微波炉有点像,就是利用“射频”(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加热患者体内异常的病灶,使其被破坏,无法传导错误电信号,而错误的电活动正是房颤的原因。“作祟”的病灶没了,疾病自然也就好了。

常规的导管射频消融手术需要一个点一个点进行,速度较慢。“以前大多采用点消融,就好比在心脏里‘绣花’,一台手术要绣100来个点,手术质控难以标准化。” 蒋晨阳说,“点打得不好,心脏就有可能穿孔,危险系数很高。”。接下来,还有一种名叫冷冻球囊的技术,但这种技术“一冻一大片”,无法精准选择病灶点。

最新的一种就是射频消融和球囊相结合的新技术,叫做可视化热球囊。就是用导管将球囊送到肺静脉表面,慢慢充气,就像吹气球一样,让球囊贴紧肺静脉表面。用球囊上的10个电极,精准控制消融的时间和强度。

11月上旬,经过详细的术前检查及充分的知情告知后,徐正林顺利完成手术。“我现在甚至有跑步的冲动了。” 1111日,徐正林到医院复查,整个人看起来精神多了。

“这种全新的房颤治疗手段优势在于全程可视,使得消融过程精准可控,还能极大缩短消融时间,可以将手术时间控制在40分钟左右。” 蒋晨阳说。目前,浙大邵逸夫医院实施了12例热球囊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最小47岁,老徐是其中年纪最大的一位。

接下来,老徐还需要进行综合恢复治疗,干预危险因素,慢病管控,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来逐步康复。

 

记者 徐小翔 通讯员 王家铃 李文芳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