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NEWS
新闻资讯

天目新闻 “我无比庆幸你们为我做的决定” 患癌23年后,她对丈夫和医生这样说

2020-06-23 3953

“我无比庆幸你们为我做的决定” 患癌23年后,她对丈夫和医生这样说

天目新闻 记者 梁婧娴 通讯员 王家铃 李文芳

2020-06-22

推开诊室的门,看着桌子前那张熟悉又陌生的脸,65岁的何绮杏(化名)和陪在身旁的丈夫都笑了。

眼前这位身穿白大褂、戴着眼镜的医生,23年前帮她做了乳腺癌手术。

“宋医生,你还记不记得我?”

“你是?”

23年了……”何绮杏掏出一个文件袋,里面是她当年的病例,因为岁月的流逝纸张已经泛黄,但宋向阳当年写的中英双语医嘱病历却依然清晰。这一次,何绮杏是因为乳腺结节来复查的。她和女儿说,一定要帮她挂一个叫“宋向阳”的医生的号,因为,这是她的救命恩人。

回想23年前的那场变故,何绮杏仍然无比庆幸丈夫和医生替她选择的手术方案,尽管那在当时被视为一次“冒险”。

保存了23年的病例

43岁得了乳腺癌

她面临重大抉择

1997年年底,43岁的何绮杏在洗澡时摸到右侧乳房有一个肿块。

这个肿块在两年前还是米粒大小,当时她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没有大碍,她便未放在心上,如今肿块增大,她的心里有了不好的预感。

去了家附近的医院做B超,接诊的医生皱了皱眉,“情况不太好,要做个切片。”手术活检的结果出来了,印证了何绮杏最坏的猜想——乳腺癌。

她的心当即沉了下去,脑子里乱糟糟的,像布满了嘈杂雪花点的电视屏幕。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医院的,一会儿想着“我这病还有没有的救”,一会儿想着“还在上幼儿园的女儿该怎么办”,一会儿开始思考“如果因为看病上不了班,经济压力会不会把我们这个小家压垮”……

接下来的几天里,何绮杏和丈夫跑了好几家医院,想寻求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在邵逸夫医院,乳腺中心宋向阳医生根据何绮杏的病情,设计了几个方案,让他们选择。

宋向阳介绍说,外科手术是根治乳腺癌的主要手段,手术又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上世纪60年代兴起,切除包括乳头乳晕在内的整个乳房;另一种是保乳手术, 80年代开始在西方确立地位,顾名思义,就是保留乳房的手术,仅切除肿瘤以及肿瘤周围少量正常乳腺组织,保留乳房良好的形态。

他认为,何绮杏的乳腺癌处于早期阶段,从交谈之中能感受到她对自己体态和外形的重视,如果做全切手术有些可惜,可以考虑做保乳手术。不过,国内当时鲜有人做保乳手术,甚至有些医生也认为“保乳”不可思议。

最终的决定权在患者自己手里。

彼时,因疾病大受打击的何绮杏已经没了主意,她看向丈夫,“你帮我选吧,我都接受。”

替妻子选择“冒险”

他给自己的任务是当好“小学生”

对丈夫郝家仁来说,这不是一个容易的抉择。在妻子生病后,他眼见着这个坚强的女人一点点变得悲观,脸上再没了往日的神采,他虽然表面上保持着风平浪静,内心也十分煎熬。

“她小时候学舞蹈的,身姿挺拔,气质出众,向来很注重形象。我知道,如果做了乳房全切手术,哪怕她嘴上不说,心里肯定也接受不了,她不会快乐了。”在反复咨询医生、一遍遍查阅资料后,郝家仁咬了咬牙,做了一个颇为冒险的抉择——做保乳手术。

妻子进手术室之前,郝家仁对宋向阳说,“我是信任你们的,手术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什么意外的情况,需要我来做选择的,省掉这个步骤,按你们的理念走。”

幸运的是,手术十分成功。何绮杏在医院住了两天就康复就回家了,此后便是一个半月的放射治疗。

在妻子与乳腺癌抗争的过程中,郝家仁也没有“闲着”,他开始看生理学相关的书,了解相关的知识,“我给自己的任务就是当好一个‘小学生’。对癌症不了解,学就是了。”除了在家看书自学,郝家仁也积极参加抗癌协会组织的讲座,说到癌症患者的术后护理和注意事项,他会很用心地做笔记。“十几堂讲座,我一堂都没缺席,工作人员都认识我了。”说起这些,郝家仁的言语中透露着骄傲。

“不说爱不爱,作为夫妻,我对她有责任和情分,照顾她是应该的。” 他也很注重妻子的饮食。家里一直是他掌勺,妻子患病后,酱菜、腌菜就没再出现过,富含蛋白质的鱼成了餐桌上的“常客”。有时候妻子觉得嘴巴淡,想吃点酱瓜,他会“严厉”制止,“不行,对你没好处的,不能吃。”

作为癌症患者,何绮杏也有心态崩的时候,特别是在头两年,她的情绪不稳定,常陷入悲观中。郝家仁便耐心开导她,陪她说话,鼓励她出去走走。很快,何绮杏回归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有时候看到和我一样的患者,做了全切手术之后体态发生了变化,身上的皮肤耷拉在那儿,我就无比庆幸先生当初的决定。”何绮杏说,“这23年,我和正常人一样过,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不一样的。”

当年在邵逸夫医院就诊的病例、治疗方案,郝家仁都小心翼翼地保存着。尽管纸张已泛黄,但每一张都很平整。“保存这些资料,也是做一个纪念。因为对于太太来说,这是人生的重大转折,也是她生命的新起点。”

宋向阳医生手术中

在同样都能“保命”的情况下

不要轻易放弃乳房

邵逸夫医院乳腺中心主任医师宋向阳介绍,根据国外的研究资料,欧美国家乳腺癌保乳手术的比率为60-80%, 但在中国这一比例并不高,大约在20%上下。究其原因,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一方面,东方女性乳房相对较小,而且就诊时大部分女性的肿瘤已经可触及,相对较大,肿瘤切除后乳腺就会变形,因此忍痛割爱,放弃了保留乳房手术而做全乳切除的改良根治手术。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患者和家属想当然地认为乳房全部切除比较安全,更能够保命。”宋向阳表示,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

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非常著名的临床专家Bernard Fisher提出了Fisher 的乳腺癌生物学理论,即:“乳腺癌一开始就是一个全身性的疾病,远处转移在乳腺癌的治疗失败及死亡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局部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全乳切除手术、保留乳房手术、区域淋巴结的处理方式等,并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这个理论不断地被以后的科学研究所证明,至今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在西方国家占有主导地位。

此外,即使是切除整个乳房,局部的复发率也有2-14%,“也就是说,切除整个乳房也不是进了‘保险箱’,也不可能绝对‘保命’。”

宋向阳表示,在同样都能“保命”的情况下,相比乳房切除的改良根治术,乳房保留有更小的手术创伤,更好地乳腺外形,因此能更多地保持女性形体美,更大地保存女性的自信,更少地创击女性的心理,对于重新塑立社会角色、家庭角色和工作角色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患上乳腺癌后,不要轻易放弃乳房,而是寻找专业的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