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NEWS
新闻资讯

都市快报 70多岁大爷颈动脉重度狭窄没症状执意不肯手术 一个多月后突发脑中风人没了

2020-05-19 6557

70多岁大爷颈动脉重度狭窄没症状执意不肯手术 一个多月后突发脑中风人没了

7组医学影像对比图告诉你 血管狭窄、堵塞的危害有多大?

 一线临床医学专家呼吁:请像关注癌症一样关心血管健康

2020-05-19 都市快报 5 浙医在线

 记者 金晶 张煜锌 通讯员 王蕊 胡枭峰 王家铃 周素琴 应晓燕 黄春燕

 

冠状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腹主动脉瘤、肺栓塞、主动脉夹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下肢静脉曲张……这些我们常常听到的名词,其实都是身体的血管出了问题。但在初期,很多人往往不重视,甚至不以为然。其实,血管问题带来的危害不亚于癌症。

血管是人体内部的重要组织器官,连接着身体的各个器官,24小时不停地输送营养、排出废物,是人的生命的通道

人体真正的衰老是从血管老化开始的,血管斑块形成、堵塞、硬化等,不仅会导致全身各个系统和脏器随之衰退,还会造成很多疾病,威胁人的生命。所以说,血管畅通是人体健康的基础,血管健康决定着人的寿命。

血管为什么会堵塞?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如何早期预防和筛查?昨天是全国血管健康日,快报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神经内科、心内科、血管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专家,结合7组人体不同部位的血管疾病术前术后的医学影像对比图,为大家专业分析。

1.脑部

患者:女,49

病情简述:4月中旬,患者右侧肢体出现偏瘫,送到急诊

诊断:左侧大脑中动脉血栓堵塞,脑梗死

处理:脑动脉机械取栓术后血流恢复畅通

如何早期预防和筛查? 经颅多普勒可以探测颅内血流

脑血管堵塞,也叫脑血栓,其发生原理包括颅内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致使脑部血管闭塞;或供应脑部的颅外动脉血管,如颈动脉斑块脱落至脑动脉、颈动脉重度狭窄引起脑梗死等;或心脏血栓脱落栓塞至脑动脉等。

想了解脑血管是否健康,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神经内科郑进副主任医师建议,基础的筛查可以做一个经颅多普勒(简称TCD),通过探测到颅内血流,来筛查脑血管病变。更精细的可以做头颅磁共振,以及头颈部CTA

以上检查都是无创的,但有时存在误差。脑血管最精准的检查是血管造影(DSA),这是脑血管检查的金标准,但是微创,根据病情需要权衡利弊决定。

2.颈部

患者:男,59

病情简述:患者5个月内反复出现头晕、下肢乏力。去年5月,头晕发作得较厉害,全身乏力不适,无法站立。

诊断:术前双侧颈动脉狭窄和闭塞,脑梗

处理:术后双侧颈动脉装支架

简单的颈动脉B 可以很大程度保护大脑生命线

颈动脉,是大脑的生命线,人脑70%的血液都是通过颈动脉供应的。

当颈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形成斑块,会有两种情况导致脑梗(也称中风):一个是当斑块发展到一定程度,使得管腔变窄,血管每次能通过的血流量减少,导致脑部缺血,引发脑梗;另一个是斑块破裂脱落或原位形成的血栓脱落,随血流到脑部,造成颅内血管堵塞,出现脑梗。

有数据显示,60%以上的脑梗是由于颈动脉出现问题而造成,严重的可致患者死亡。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张鸿坤主任医师建议,要筛查颈动脉闭塞,最简单的是做一个常规的颈动脉B超,一般来说颈动脉狭窄程度达到70%以上,考虑进一步做CT、核磁共振或血管造影检查,评估是否需要手术;而有些狭窄程度没到70%但颈动脉斑块有溃疡,斑块不够光滑的,也要及时干预,防止斑块破裂诱发脑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血管外科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普外科副主任朱越锋主任医师回想起两年前接诊过的一个患者,至今仍很唏嘘。患者是个70多岁的大爷,当时是因为下肢动脉闭塞,脚疼、脚趾发黑前来就诊的。我看门诊一般会随身带超声,大爷主诉是脚痛,但我特地给他查了颈动脉,结果一查,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

见状,朱越锋赶紧劝家属和大爷,先把颈动脉狭窄处理掉,如果颈动脉斑块脱落掉到血管里就是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发生中风。

可惜当时,大爷和家属完全听不进劝,觉得颈部没有不适症状,没必要处理,认为我在诓他们,后来脚的问题也没处理就走了。

一个多月后,有一天,大爷一家五六口人一起来到朱越锋门诊,主动要求筛查颈动脉狭窄,一问,原来上次大爷回去当地医院做了下肢动脉闭塞手术后装了个支架,但没多久就中风了,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作为血管外科医生,患者来看下肢动脉闭塞,但我们会评估他全身的血管,处理上有优先级别。像这位大爷的情况,颈动脉狭窄处理肯定是优先于下肢动脉闭塞,因为相比较而言,颈动脉狭窄带来的后果更为严重。

日常生活中,如果有头晕,单侧肢体麻木、乏力,说话不清,行走不稳等表现时,警惕可能是颈动脉重度狭窄引起了中风。

3.胸部

1)冠脉狭窄

患者:男,33

病情简述:59日胸痛1天,510日来到邵逸夫医院急诊,有高血压、抽烟等高危因素。

诊断:急性心梗,左冠脉前降支近端完全闭塞

处理: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左前降支植入支架

邻居猝死促使他去做了个体检 毫无冠心病症状竟查出冠脉严重狭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黄翯主任医师介绍,冠状动脉是负责给心脏这个发动机供血的血管。当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即为冠心病。一旦冠状动脉大范围或完全堵塞时就会引发心梗甚至猝死。

前几天,黄翯接诊了一个男性冠心病患者,右冠状动脉近端80%严重狭窄,同时左主干也有60%的严重狭窄。让黄翯欣慰的是,这个患者警惕心比较高,主动筛查发现了冠脉隐患,及时做了冠脉介入手术。

这个患者人比较胖,抽烟喝酒,有冠心病高危因素,前段时间邻居猝死给了他很大打击,他马上预约了全身体检,最后查出冠心病。他的冠心病没有活动后的胸闷等不适症状,如果不是早期筛查,发展下去后果也不堪设想。

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头号杀手,如何早期筛查冠心病?黄翯介绍,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简便、常用的办法。尤其是患者症状发作时是最重要的检查手段,还能发现心律失常。除此外,运动负荷心电图、冠脉CT、心肌灌注显像也能针对不同情况帮助进一步诊断。

黄翯主任医师说,预防冠心病最基本的就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只要非常积极地进行治疗,也能降低得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几率。

2)主动脉夹层

患者:男,44

病情简述:患者在入院前7小时突发胸痛,感到恶心。平时爱喝啤酒,每天喝半斤左右,差不多保持这个习惯十年了。

处理: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弓置换,降主动脉象鼻支架植入术

主动脉夹层是定时炸弹做胸部CT检查肺时顺便看下主动脉

主动脉夹层堪称人体内的定时炸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马量主任医师介绍道,主动脉是人体内最大的动脉,是身体的主干血管,承受直接来自心脏跳动的压力,血流量巨大,一旦出现内膜层撕裂,破裂的机会非常大,死亡率也极其高,容易引发猝死。

主动脉夹层的最主要表现症状是突然发作的剧烈胸背部撕裂样疼痛,伴有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和晕厥等。

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最主要的致病因素,70%~90%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高血压。马量主任说道,本人有高血压或有高血压家族史的,要格外注意,另外长期有高血脂、高血糖等基础疾病的也要留心。

马量主任建议,40岁以上人群可以在做普通胸部CT时来筛查主动脉夹层,如果高度怀疑是主动脉夹层,再做CTACT血管成像)。

4.腹部

患者:男,85

病情简述:腹部不适,出现搏动性肿块,肚脐眼位置像心脏一样会跳动。

诊断:腹主动脉瘤,髂总动脉瘤

处理:安装覆膜支架,腹主动脉、右侧髂总动脉形态恢复正常

在腹主动脉瘤还没破裂前 先把病变的血管手术处理掉

腹主动脉瘤是指腹主动脉呈瘤样扩张,好发于老年男性,主要由动脉硬化引起。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血管外科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普外科副主任朱越锋主任医师介绍,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很凶险的疾病,主动脉裂开,血管内血液会大量丢失导致失血性休克。

腹主动脉瘤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保守控制手段,最好的办法就是尽早发现,然后在它还没有破裂前就先把病变的血管手术处理掉。

朱越锋说,腹主动脉瘤首发症状是在腹部能摸到搏动的肿块,如果有这个症状,建议一定要去医院找血管外科的专科医生看,一般增强CT检查就能清楚显示腹主动脉的情况。另外,已经发现有腹主动脉瘤的患者合并腹部、腰背部有隐隐作痛感,那就有先兆破裂的可能,要尽快去医院检查。

如何早期筛查?朱越锋介绍,腹部B超可以查看腹主动脉有否瘤样扩张;腹部CTA检查则能进一步明确诊断。

5.下肢

患者:女,85

病情简述:今年年初,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症状加重,有时候连坐着双腿也会疼痛,左脚踝外侧皮肤有破溃,出现坏死迹象,足背发凉。

诊断:左侧下肢动脉闭塞

处理:下肢动脉血管成形术

老年人腿脚不好,可能是血管堵住了 这种病很容易误诊

人全身的动脉血管,都有可能发生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狭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最容易引起的病症便是下肢动脉闭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张鸿坤主任医师表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血管壁上脂质斑块沉淀堆积,使血管变得僵硬和狭窄,逐渐严重出现完全闭塞,下肢动脉闭塞病人越来越多了。

需要注意的是,下肢动脉闭塞容易被误诊为腰椎问题。张鸿坤主任说到,他曾遇到过一个50多岁的男性患者,患者之前走个100多米腿就痛得不行了,一开始去当地医院看病,医生诊断是椎间盘突出,为他做了手术。术后,患者腿脚灵活了不少,但好景不长,很快他又走不动了。后来,患者找到张鸿坤主任,张鸿坤主任发现,他除了有颈动脉狭窄,还有下肢动脉闭塞,股动脉那里一点活动都没了。患者这才知道,自己多年腿脚不便并不是因为腰椎,病根在血管。

为此,张鸿坤主任特别提醒,如果在一段时间内间歇性跛行的情况突然加重,尤其是之前有过中风、心脏病的,很可能是下肢动脉闭塞,而不是腰椎问题。

6.下肢

患者:男,42

病情描述:左下肢患静脉曲张10多年,蚯蚓腿越来越厉害,每天下午小腿酸胀,还伴有皮肤瘙痒。夏天也只能穿长裤,怕露出小腿吓到别人。

诊断:下肢静脉曲张

长期腿酸、腿胀可以做个下肢静脉彩超

静脉曲张是由于静脉血液长期返流、淤滞及静脉管壁薄弱等因素导致的静脉迂曲、扩张。最常见的就是下肢静脉曲张,俗称蚯蚓腿。不同于传统观念,静脉曲张已不是中老年朋友的专利,也不都是重体力工作者的专享。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孟路阳主任医师曾遇到过一名20出头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露露(化名)。露露两三年前在一家商场当营业员,因为站得久了,腿酸胀乏力,小腿上出现了一些蜘蛛样的红血丝,那时她觉得是这份工作太辛苦,于是换了个在家具店的工作,可以坐着,相对轻松。但是一年过去了,她的腿还是时不时感到酸胀,而且近来,情况反而持续加重,于是她来到孟医生这里。孟医生检查发现,她仅有小腿后侧腘窝区浅静脉轻度扩张,露露说这个部位之前疼过。而超声检查却发现,露露皮下的小隐静脉系统有严重的返流,血管也开始扩张了!

下肢静脉曲张多见于长期站立工作的人,如,教师、护士、交警、车工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血管外科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普外科副主任朱越锋主任医师介绍, 除了长期站立外,肥胖、怀孕、慢性咳嗽、便秘及缺乏运动等也是诱发下肢静脉曲张的危险因素。

如何早期筛查静脉曲张?朱越锋主任医师介绍,下肢静脉检查首选超声检查,下肢静脉彩超(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评估)是临床常用的检查静脉曲张的方法,无创又经济实惠。

孟路阳说:年轻人不要心存侥幸,现在门诊里很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来看静脉曲张,如果你劳累了一天腿特别酸,特别胀,长期有这个情况,建议要到医院看看了。

一般情况下不严重的静脉曲张,可以通过规律行走,运动,减肥等方式改善,而对于已经患上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两位专家都建议,还是要积极治疗,不要惧怕手术,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的常规手术。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