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5%生的希望 6省专家合力抢救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来源:健康报 2020年3月25日 2版 新闻
本报讯 (记者毛旭 )3月21日下午,湖北省武汉市肺科医院ICU一区,来自北京、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内蒙古6个省(区、市)10家医院的12名专家联手,用最高生命支持仪器VVAECMO(体外膜肺氧合的最高形式),成功抢救一名已经休克的急危重新冠肺炎患者。
据了解,患者70岁,男性,3月19日晚带着VVECMO(体外膜肺氧合)转入肺科医院。转入后,患者持续高烧,血压降至危险值。“VVECMO替代的是患者的肺功能,患者血压降至危险值,预示着他的心脏也不行了,全身缺血、缺氧。”浙大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外专家陈怀东说,“这时单纯的VVECMO已无法将患者的生命留住,必须上VVAECMO,这是最高等级的生命支持仪器。”
“上了VVAECMO,患者将有5%生的希望,但如果不上,当天晚上他就要走掉了!”武汉市肺科医院ICU主任胡明说,“为了这5%的希望,我们要尽100%的努力。”
给患者上VVAECMO是一项操作难度极高的救治行动。为确保稳妥,来自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北京朝阳医院、浙大附属邵逸夫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一附院、皖南弋矶山医院、中科大附一院、蚌埠医学院一附院、芜湖市中医院、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中心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的12位呼吸、重症、心外等学科的专家,齐聚武汉市肺科医院ICU,共商救治方案。现场,12名专家还与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进行视频商讨。
据了解,给患者上VVECMO,需要在患者的股静脉、颈静脉上插管,这已经是高难度的操作了,而给患者上VVAECMO,则是在前者基础上,再给患者的股动脉上插一根管。陈怀东说:“这个操作的难度有很多:一是把一根8毫米的管子插入1毫米~5毫米的血管内,插入难度大。二是如果患者血管钙化严重,还可能冲破血管,造成崩管。三是动脉一旦切开,止血难度很大。四是必须在一分钟能完成模式转换,否则会造成供血中断。”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12位专家经过反复研判,预测操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设定相应的补救措施。他们还根据各自的学科优势,进行了细致分工。3月21日下午5时左右,专家们进入ICU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操作正式进行。
一开始操作并不顺利,微创的穿刺插管失败,只好启用第二套方案。陈怀东上场采用外科手术方式切开股动脉,但依然面临导管插不进血管的问题。手术过程一波三折,好在救治最终峰回路转。幸运的是,当晚8时15分传来好消息,操作成功,患者的氧合指数从之前的50%升至100%。
据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武汉市肺科医院收治了一批病情危重的患者。这些患者的肺部被病毒严重破坏,ECMO因为能够替代患者的肺功能,成为患者“最后的救命稻草”。目前,该院有7名患者同时依靠ECMO(体外膜肺氧合)与病魔战斗,创造了全国同一医院同时在用ECMO人数之最。
您好!有医学相关问题请咨询AI数字人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