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浙江援鄂医疗队治愈出院首例ECMO患者!这是位33岁的志愿者,曾免费接送医护人员


浙江援鄂医疗队治愈出院首例ECMO患者!这是位33岁的志愿者,曾免费接送医护人员
抗疫2020-03-23 18:10:06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吴朝香 视频制作 杨子宸 通讯员 王家铃 李文芳
3月23日下午,33岁的贺新森(化名)出院了。当初刚从昏迷中醒来的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回家。如今,他终于可以回家了。
贺新森的回家之路走得太不容易:他是荆门首例使用ECMO的新冠肺炎患者;他入院治疗近俩月,在新冠ICU内长达35天;他数次命悬一线;他也是浙江援鄂医疗队治愈出院首例ECMO患者。
贺新森的父亲为医护人员送锦旗
见到医生那一刻,他腿一软,跪下了
3月23日下午,来接儿子贺新森的贺勇(化名)对在场的医护人员鞠躬道谢,一次又一次。
贺勇是浙江永康一家公司的一名工程师,他和妻子都在浙江工作,儿子贺新森几年前曾在杭州工作,后来回到汉口。
1月14日,贺勇和妻子从浙江回到荆门老家,贺新森是1月19日放假到家的。
之前那段时间,贺新森一直在做志愿者,免费接送医护人员等一线抗疫人员,直到1月24日,出现高热、咳嗽等发病症状。
3天后,确诊的贺新森住院,他的妈妈随后也被确诊,贺勇作为密切接触者被隔离。
贺新森最初是被就近收治到一家医院,因为氧饱和度一直非常差,之后被紧急转运到荆门市第一医院,相继使用了鼻导管高流量补氧、无创呼吸机给氧,但依旧无法维持氧饱和度。
他的肺部很快就成了“大白肺”,面临多脏器衰竭。
“2月3日那天,医院让我签儿子的病危通知书。”贺勇说,见到医生的那一刻,他的腿都软了,一下子就跪下了。
那天之后,贺勇就和儿子失联了。
因为,第二天,贺新森就上了ECMO,人陷入了昏迷。
“那段时间,我连给医院打电话的勇气都没有,不敢问儿子的病情,都是让我侄女联系的。我真的觉得我撑不住了。”贺勇说。
贺新森吹口琴锻炼
艰难的100米转运之路
2月12日,浙江省首批支援荆门(重症)医疗队、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35位医务工作者抵达荆门。
2月18日,贺先森从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的一间病房内转入医疗队24小时内改建出来的新冠ICU病房。
在此之前,荆门没有标准的新冠ICU病房。
“我看到这个消息,就认为离奇迹不会太远了。” 贺勇那个时候非常激动,“其实看到新闻说,邵逸夫医院要支援荆门,我当时就落泪了。”
对贺新森这样的患者来说,新冠ICU病房是一道希望之门。
“一些新冠病人病情恶化非常快,可能前一秒还在跟你讲话,下一秒就会突然透不上气,像在水里淹溺的状态。”荆门新冠ICU负责人、邵逸夫医院重症医学专家周建仓这样形容ICU内的“刀尖”时刻。
贺新森所在的病房与新冠ICU病房,分布在相邻的两幢楼内。虽然直线距离只有短短的100米,但转运贺新森的计划却整整筹备了四天,数次演练。
贺新森体重近100公斤,身上插满各种管子,重度昏迷。转运存在各种风险。
这是艰难的100米:维持生命的ECMO、有创呼吸机、监护仪、微量泵等设备,无数条通向体内的生命管道,且ECMO设备电源只能撑上有限的45分钟,时间的限制、无数的风险,任何环节一旦出现哪怕一丝纰漏,年轻的生命就可能戛然而止。
转运过程,10几个人,各司其职,有人管仪器,有人管线路,有人负责院感,有人控制电梯……所幸,一切顺利。
医护人员送贺新森出院
惊心动魄的10分钟拔管
ECMO的治疗常常合并着出血等各种风险,医疗队在呼吸管理、激素、抗感染药物、优化液体管理等整体治疗后,贺新森的呼吸开始明显改善,3天后再次评估,已达到撤除ECMO指征。
2月20日,邵逸夫医院援助荆门医疗队首次向杭州总院发起远程会诊,在前后方专家给出意见后,医疗队为贺新森撤掉了ECMO。
也是在这一天,贺勇接到了来自周建仓的电话。“我当时就觉得,肯定会有奇迹的,肯定有。”
一周后,贺勇再次接到周建仓的电话,这一次,他被告知儿子气管拔管成功,并开始逐渐清醒。
“那个电话是我那段时间收到的最大的惊喜。”贺勇一遍遍地道谢,除此之外,他不知道还能说什么。
终于安心的贺勇不知道,对医护人员来说,贺新森拔管的十分钟,是如何的惊心动魄。
执行拔管的是邵逸夫医院呼吸治疗科主任医师葛慧青贺荆门一医麻醉科主任杨昌明。
他们带着塑胶头套,在闷热、缺氧的环境里,冒着患者呼吸道中喷出的气溶胶和飞沫的风险,果断为贺新森拔除气管导管,撤离有创呼吸机。
贺新森出院时和大家合影
我要去杭州,为他们吹奏一首萨克斯
拔出气管导管后,通过阶段性的肺康复和震荡排痰等治疗,贺新森逐步由无创呼吸过度到高流量给氧,鼻导管吸氧,最终实现自由呼吸。
漫长的静定、昏迷,让贺新森的下肢肌肉萎缩,无法动弹,骶尾部也大片褥疮大片,营养不良……这些病痛让他在清醒后曾一度陷入绝望。
他拔管后出现焦虑,有时会发呆,对外界的问话也不怎么回应。
浙江支援荆门(重症)救治医疗队成员、邵逸夫医院ICU护士长宫晓艳多次蹲在床边,为贺新森处理骶尾部的褥疮;邵逸夫医院精神卫生科张磊及早介入心理疏导。
时间一天天过去,贺新森每天都在“进步”。
3月6日,他开始接受渐进性康复治疗;3月7日,他能够进食吃饭了;3月12日,他可以独立坐起来了;3月15日,他终于能下地了行走……
生病前的贺新森喜欢乐器,会吹口琴、擅长萨克斯。
前几天,ICU内就经常传来口琴的声音,这是葛慧青主任为热爱音乐的贺新森专门定制的“呼吸训练”法,他的肺活量开始逐渐回归。
大家都说,吹萨克斯的阳光小伙儿贺新森回来了。醒过来的贺新森说,自己可能是做志愿者时感染的,但他不后悔,即使因此出了意外。
贺勇说,前几天,他的浙江老板给他开过玩笑说,浙江医疗队救了你的儿子,你要把余生献给浙江。“如果疫情结束我会来到浙江,因为我也是这么想的。”
当天下午,在往隔离点给儿子送换洗衣服的贺勇有些感慨,“我本来已做了最坏的打算,那时真没想到有出院这一天。”
牵挂贺新森的还有远在杭州的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他曾为贺新森远程会诊,得知这个小伙子终于可以出院了,蔡秀军开心极了,“在国内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救治战场,能够成功撤下ECMO并恢复健康的少之又少,我为邵逸夫医院援荆医疗队感到骄傲。”
如今,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13楼的新冠ICU内,还剩4例新冠肺炎患者。随着ICU内越来越多的病人治愈出院,邵逸夫医院援助荆门医疗队也即将完成重任,胜利凯旋。
“杭州是我的福地,我下次一定专程来到杭州,为浙大邵逸夫医院的医生们吹奏一曲萨克斯。”出院的贺新森笑了,年轻的脸上,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