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NEWS
新闻资讯

每日商报 这个刚“官宣”的新兴职业在邵逸夫医院已经有27年历史

2020-03-16 4012

这个刚“官宣”的新兴职业在邵逸夫医院已经有27年历史

呼吸治疗师:战“疫”一线的“特种兵” 呵护着每位患者的呼与吸

2020-03-16 每日商报 A8 健康

 

呼吸治疗师在床边监测

邵医呼吸治疗团队支援荆门

商报记者 王然 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向社会发布了包括呼吸治疗师16个新职业。

这个官宣不久的新兴职业,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邵逸夫医院)却已有27年的历史。邵逸夫医院还组建了国内首个呼吸治疗科,可以说见证了呼吸治疗在中国医学界的发展历程。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邵逸夫医院已派出了10名呼吸治疗师支援湖北一线,武汉6名、荆门4名。这批特种兵用专业与耐心呵护着患者的每次呼与吸。

床边守护新冠患者的呼吸

大伯,不要着急,深呼吸,再慢慢呼气”“您今天胸闷好些了吗?”……

一大早,在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十三楼新冠ICU病房内,来自邵逸夫医院的呼吸治疗师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呼吸出现问题是新冠肺炎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邵逸夫医院呼吸治疗科主任葛慧青说,对患者来说,呼吸系统遭到破坏程度不一。大量危重症患者迫切需要呼吸支持,我们必须要到最前线去发挥专业作用。

监护室病房内,一端是仪器,另一端连着生命,站在中间的有医生、护士,还有呼吸治疗师。

每一天,呼吸治疗师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站在床边仔细观察,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通气方案,精细调节呼吸机的参数,摆放到合适的体位,帮助进行气道清理。可以说,他们是和新冠患者每天接触时间最长的人。

新冠病人的肺功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呼吸治疗师还要对他们进行每日评估,制定相应的肺康复计划,包括早期活动、体位治疗、胸部物理治疗、呼吸训练等。对处于急性期的患者进行早期干预,以减慢疾病的进展。

据悉,为了更好地管理呼吸机,每台机器都加装有数据采集装置,通过网络连通到中央监护站,医护人员在污染区、清洁区甚至驻地,都可以通过屏幕看到所有联网呼吸机的实时状态,以便及时提出治疗方案。

在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呼吸治疗队伍

邵逸夫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应可净教授表示,呼吸治疗师对新冠病人呼吸力学的全面评估、呼吸问题的专业分析,以及支持治疗的方法选择非常有帮助。同时,病人能够成功撤机拔管,他们提供了重要依据和保障。

据悉,目前支援湖北一线的医护人员超过四万名,可是专业呼吸治疗师却只有160名左右,面对如此多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人手远远不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邵逸夫援荆医疗队在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组建起一支由3名医生、5名护士组成的呼吸治疗小组,由邵逸夫医院呼吸治疗科的医生手把手床边带教和临床操作。此外,邵逸夫医院呼吸治疗师徐培峰还利用网络平台录制课件进行线上理论授课。

已在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工作了16年的陈会林医生跟着邵医呼吸治疗团队学习了快一个月了。他说:我觉得呼吸治疗对于重症管理太重要了,但是要想达到人机合一的程度,需要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我觉得自己差得太远了,希望疫情结束后,能有机会去邵逸夫医院进行系统学习。

邵逸夫医疗队支援的目的除了提高荆门新冠肺炎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之外,还希望能把我们重症救治的经验和技能留下来,为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呼吸治疗队伍,继续服务于荆门的老百姓。葛慧青说。

关于呼吸的那些事他们最在行

呼吸治疗师因为在疫情一线的重要作用,越来越为人所知。其实,这个新兴职业在邵逸夫医院已存在27年。

1993年,邵逸夫医院在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中心的指导帮助下,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呼吸治疗科,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发展,已拥有了一支由44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呼吸治疗队伍,是目前我国呼吸治疗专业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全面的科室。

那么,呼吸治疗师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他们的工作内容和相关医生、护士有什么区别?

简单来说,呼吸治疗师主要负责呼吸治疗、呼吸支持和呼吸康复。应可净教授指出,具体包括呼吸治疗设备使用和维护、危重症治疗、肺功能和心肺运动功能测定、重病慢病肺康复等。

小到呼吸道的雾化治疗、患者气道里一口痰的促排,大到各型号呼吸机等设备的精准操控,他们要比医生护士更在行。

呼吸是一种本能,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好好呼吸、自由呼吸。应可净教授举例说:我国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高达1亿人,他们有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很大。这时候,非常需要呼吸治疗师提供个性化的帮助,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呼吸,从而提升健康生活的品质。

肿瘤患者一阵微微气喘

呼吸治疗师察觉到了异常

在邵逸夫医院,呼吸治疗师还是MDT(多学科会诊)团队的一员。呼吸治疗师徐培峰曾参与会诊过一名肝癌晚期患者。

这位患者六十多岁,在会诊室见到他时,我发现他坐在凳子上呼吸略微有点急促。经过询问,徐培峰得知患者是坐电梯上楼。从电梯出来到走进诊室不过才差不多20米的距离,这样呼吸的状态,他认为有异常,于是建议术前做一次全面肺功能评估。

检测结果显示,这名肝癌患者有重度肺功能障碍。因为长年累月都是气喘的呼吸状态,身体已经耐受,他连自己都没有察觉到不适。

原本,患者计划第二天就做肿瘤切除手术。如果在肺功能有重度障碍的情况下开刀,术后很可能引起肺部并发症,是术后高风险病人。徐培峰说,由于患者病情较为危重,团队只给我一周时间做肺康复。

经过5天的专业肺功能康复,患者已从重度障碍降为中度。同时,呼吸治疗康复团队还与麻醉师一同制定了术中呼吸通气策略。手术当天,17点手术结束,患者进ICU(重症监护室);19点成功拔管。第二天,患者转出ICU进普通病房。这样的预后得以实现,呼吸治疗师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对于讲究团队协作的现代医疗体系来说,呼吸治疗师和医生护士一样不可或缺。然而,现实是目前在各大医院专职的呼吸治疗师总数极其少。

近日,记者了解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新开设了呼吸治疗专业,今年下半年将开始第一批招生。届时,邵逸夫医院的呼吸治疗师们也会兼任授课老师,带领更多人耐心守护患者的生命气道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