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新闻 邵逸夫医院钱希明:一连10个!天冷了,高血压患者小心被这个“炸弹”盯上


新晋妈妈为何瘦成皮包骨头
原来她对饮食的过度控制导致了严重营养不良
□主任记者 纪含羽 通讯员 王家铃
徐女士到诊室时瘦得皮包骨头。
“如今,在繁华的都市还能看到重度营养不良的年轻知识分子,真是令人唏嘘。”昨天,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肿瘤学专家潘宏铭教授谈起前不久接诊的一个病人不停地摇头,“营养指导不仅仅是一般人群要注意的,肿瘤患者更要有全面专业的营养指导。”
记者了解到,全国首个标准化国家级肿瘤患者营养指导中心已在邵逸夫医院正式建立,每个住进该院的肿瘤患者都要接受营养干预。
以为是卵巢癌 一查是因为“没吃饱”
几个月前,疑似“卵巢癌”的病人徐女士走进潘宏铭教授的门诊。让潘宏铭印象深刻的是,这名患者身高161厘米,体重只有32公斤,整个人瘦成了皮包骨头。因为太瘦弱到几乎无法走路,徐女士是被人抱着进来的。
了解病史后,潘宏铭得知,徐女士是位新晋宝妈,产后才三个月。除了瘦成皮包骨头,她的脸部和下肢已经水肿了半个月。在其他医院CT检查发现,徐女士两侧卵巢结构不清,腹盆腔积液,肿瘤指标也非常高,外院专家怀疑是恶性肿瘤。
但潘宏铭教授认为,这些症状可能是营养问题导致的,于是将徐女士介绍到营养咨询门诊进行营养干预,通过饮食+营养指导+口服营养补充治疗,摄入能量逐步递增,饮食结构时时调整。没想到,营养干预一月后,徐女士盆腔积液较前减少,肿瘤指标也正常了。干预四个月后,她的体重增加了11kg,BMI增加35%,水肿消失。
如今,徐女士已经恢复健康,整个人圆润漂亮了起来。
好好的新晋妈妈怎么就皮包骨头了呢?
原来在徐女士妊娠期间,由于患有妊娠糖尿病,她对饮食控制格外严格。生完宝宝后,她依旧采取很严格的饮食控制措施,最终导致了严重的营养不良。
营养治疗跟上了 夫妻患胰腺癌存活至今
胰腺癌是隐匿杀手,生存期非常之短。
然而,记者了解到,一名在邵逸夫医院就诊的胰腺癌病人,由于长期配合营养治疗,用胰酶、肠道益生菌、缓泻剂、口服营养补充等,至今已两年多了依然健在。不久前,这名患者的妻子也发现得了胰腺癌,也选择在邵逸夫医院就诊,接受规范的抗肿瘤治疗联合营养治疗。
目前,夫妻俩病情都非常稳定,生活质量也相当不错。
当然,并不是所有肿瘤患者都能这么幸运的。
一份对中国住院肿瘤患者的调查报告显示,患者营养风险率高达40.2%,营养不足率为28%,一半以上有营养风险的肿瘤患者未给予营养治疗。因此,肿瘤患者营养规范化、系统化治疗迫在眉睫。抗肿瘤治疗进入了多学科综合治疗时代,营养治疗作为其中重要一环,可显著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和病死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是,中国肿瘤患者营养状况令人堪忧,且营养治疗常常不规范。
肿瘤患者营养筛查和风险评估至关重要
晚期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非常高,而且营养不良很多时候是导致这些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很多患者以为营养治疗只是一个补充疗法,其实不然,营养疗法应作为肿瘤患者的基础疗法,在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基于此,长期以来,每一个来到邵逸夫医院的住院肿瘤病人,都会对其进行详细的营养风险筛查来及时发现营养问题,并及早进行干预。
“不论肿瘤患者住进哪个病区,他都会由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的营养风险筛查,如果评分大于等于3分,会有营养科进行会诊,对患者进行营养教育和膳食指导,给予具体营养治疗建议和指导。”肿瘤内科潘勤副主任医师说。
潘宏铭表示,希望通过肿瘤患者营养指导的项目建设,让更多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重视肿瘤患者的营养状态,通过标准化系统建设,及早发现有营养风险的肿瘤患者,及时进行规范化治疗;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宣教,让他们认识到营养的重要性,了解如何监测自身营养状况的变化,纠正患者及其家属常见的营养认识误区,教会他们营养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应对,增加肿瘤患者营养随访的内容,关注抗肿瘤治疗结束后患者的营养状况,通过改善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